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地震 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 人能感觉到的地震约5万次左右。 8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仅有1—2次。 8.1 地震的有关概念 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观测点到震中的距离。 地震深度的划分 震源深度的划分: 浅源地震——深度0—70km。占地震总数的72.5% 。 中源地震——深度70—100km。占地震总数23.5%。 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km。占地震总数的4% 。 已知最深地震为720km(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边的6.9级地震)。 震源可在地壳、岩石圈或地幔。地震分海震和陆震。 震中距的划分: 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km。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km。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 8.2 地震的成因及类型 地震的成因类型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塌陷地震) 水库地震 8.2.1 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由构造变动特别是断裂活动所产生的地震。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其中大多又属于浅源地震。影响范围广,破坏强烈,损失重大。 我国的强震大部是浅源构造地震,80%以上与断裂活动有关。 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8.3级)与圣安德列斯大断裂活动有关。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8.3级)。 1960年5月21日至6月22日智利大地震,发生在秘鲁海沟断裂带上。 8.2.1.1 构造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的成因原理 地壳和上地幔中,物质运动产生地应力。当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岩石断裂,突然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部分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传到地面时,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地震的实际观测资料 从地震的观测资料看,其与活动构造(活断层)密切相关。许多强震的震中都分布在活动断裂带上。全球范围看,地震分布在板块的边界。 构造地震活动方式的假说 弹性回跳说 蠕动说 粘滑说 相变说 1.弹性回跳说 岩石断裂时,断层面两侧岩石发生整体弹性回跳产生地震。 地下的岩石弹性变形,断裂时在力消失之后便向相反的方向整体回跳,恢复到未变形前的状态。弹跳时把长期积累的能量于霎那间释放出来,形成地震。(犹如用手掰断钢锯条) 最早、应用最广的地震成因假说。据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时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水平移动而提出。 能够较好地解释浅源地震;不能很好解释中、深源地震。因地下深处岩石具塑性,不发生弹性回跳。 2.蠕动说 蠕动(潜移、潜动) 重力作用下,地表土石层长期缓慢地向下移动。其移动体和基座间无明显界面,形变量和移动量均属过渡关系。蠕动速率每年数毫米~数厘米。 蠕动与强震呈反相关 事实证明:岩层中长期蠕动的地段或在活动断层中蠕动占长期活动的百分比较高的地段,因能量通过蠕动缓慢释放,很少发生强地震。 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蠕动容易产生的情况: 高压低温;岩石孔隙度高(含水);岩石含有软弱性矿物(白云石、方解石、蛇纹石)等。 3.粘滑说(zhan)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摩擦力的作用使断层两盘岩石好像粘结在一起。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之后,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滑动。 每一次滑动的过程,就是一次能量释放的过程和地震产生的过程。粘结状态是能量积累的过程。 4.相变说 认为深源地震是由于深部物质的相变过程引起的。 地下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结构会发生突然改变,导致岩石体积骤然收缩或膨胀,形成一个爆发式振动源,于是发生地震。 此说的证据不充分,未能得到广泛承认。 据地震纵波在地下深部传播情况分析:深源地震同样也发生断裂和错动。同时,板块构造学说指出,当岩石圈板块向地下俯冲时,中、深源地震发生在向地幔消减的板块内部,而并非发生在地幔软流圈物质中,因此相变说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5.对几种假说的认识 影响断层活动方式的因素: 温度 <500℃,粘滑;>500℃,蠕动。 岩石成分 岩性脆硬(石英岩、石英砂岩),断层以粘滑为主;岩性柔软,则以蠕动为主。 岩石的孔隙度和水分含量 岩石孔隙大、多,含水分多,易蠕动;反之,多粘滑形式。 围压 影响断层的活动方式。 同一活动断层,不同深度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活动方式。 圣安德列斯断层,深度在4km以上为无震蠕动; 4—12km则为伴随有地震的粘滑运动;12km以下(由于高温)又以稳定的蠕动为主。因此,圣安德列斯断层带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均不超过20km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