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响胎盘药物转运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高的药物易经胎盘扩散进入胎儿血循环。 药物分子的大小 分子量小(250-500)的药物易通过胎盘。 药物的解离度 离子化程度低的经胎盘渗透较快。 与蛋白的结合率 负相关 胎盘血流量 分娩时胎盘血循环受阻,药物转运减缓 酶系统:催化Ⅰ相和Ⅱ相反应,代谢能力较肝脏弱 * 胎盘对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胎儿体内的吸收 羊水肠道循环 药物经胎盘屏障转运到胎儿体内并经羊膜进入羊水中,羊水内的药物(游离型)为胎儿皮肤吸收或胎儿吞咽入胃肠道吸收(妊娠第12周后),并入血液循环,其代谢产物有尿排泄,排泄的药物又可被胎儿吞咽羊水而重吸收 * 胎儿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胎儿药物的分布 妊娠12周前: 体液含量高,水溶性药物细胞外液分布较多 脂肪含量少,脂溶性药物分布及蓄积少 妊娠后期:细胞外液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脂溶性药物脂肪分布增加 肝、脑等器官比例大,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约有60%~80%脐静脉血经肝脏,故肝脏药物浓度高,形成胎儿的肝脏首关效应; 胎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药物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部分静脉血不经肝血窦,直接经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注意快速静脉给药时的影响。 * 胎儿药物代谢 肝脏代谢??肝药酶缺乏,药物胎儿血药浓度高于母体(乙醚、巴比妥、镁盐、VB、VC) 肝外代谢??与成年人相比,胎儿肝外代谢所起的作用较大,主要发生在胎盘和肾上腺。 致畸作用:苯妥英钠经Ⅰ相代谢成对羟苯妥英钠,干扰叶酸代谢,呈现致畸作用。 * 胎儿药物的排泄 妊娠11~14周开始胎儿肾已有排泄作用,但肾小球滤过率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泄慢。经肾排泄的药物或代谢物会转入羊水被胎儿吞咽再吸收。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胎盘屏障向母体转运是最终排泄途径。代谢后极性和水溶性均增大的药物,较难通过胎盘屏障向母体转运:如沙立度胺(反应停)致畸 * 药物对胎儿的损害 (一)药物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苯妥英钠、乙醇、抗癌药、香豆素类:致畸+生长发育迟缓 氯丙嗪:无致畸作用,但可致发育迟缓 恩氟醚:胎儿发育迟缓 降压药、麻醉药、血管活性药、有可能造成血液浓缩和血粘度增高的药物(利尿药):减少胎盘血流量,影响胎儿血氧交换 * 药物对胎儿的损害 (二)药物的致畸作用 抗癌药:甲氨蝶呤、环磷酰胺 激素类:炔诺酮、己烯雌酚、可的松 抗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卡那霉素 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降糖药: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 抗凝血药:香豆素类 抗疟疾药:氯喹 沙利度胺 碳酸锂 丙硫氧嘧啶 * A类(0.7%):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未见对胎儿有损害,是最安全的一类 B类(19%):对人类无危害证据,动物实验对胎仔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多种临床常用药属此类,如青霉素、磺胺类、丙磺舒等。 C类(66%):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仔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无有关研究。如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异丙肾上腺素、吡嗪酰胺等。使用时需权衡药物对孕妇的游离型和胎儿的危险性。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 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D类(7%):有对胎儿危害的明确证据。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再应用,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X类(7%) :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的药物。(例如:己烯雌酚、沙利度胺、利巴韦林) * 在妊娠前3个月以不用C、D、X级药物为好 * 病因:新生儿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血脑屏障不健全 药物:吗啡致呼吸抑制 抗组胺药、氨茶碱、阿托品可致昏迷或惊厥 氨基糖苷类致听神经损害 呋喃妥因致多发性神经根炎 5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 -----以氯霉素典型ADR命名的药源性疾病 病因:氯霉素血液浓度过高致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生物氧化磷酸化障碍。 临床表现:呕吐、腹胀,因氯霉素损害心肌组织致循环衰竭,全身青灰、体温降低和休克,所谓“灰婴综合症”,死亡率高 氯霉素的另一严重损害:对有过敏体质的婴儿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引起进行性贫血严重者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6 灰婴综合症(致死性循环衰竭) 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1、熟悉小儿特点,绝不滥用药物。 2、严格掌握剂量,注意给药间隔: 所用药物剂量应随小儿成熟程度及病情不同而不同。 3、根据小儿特点,选则恰当途径: 能吃奶时,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 早产儿多次肌注可发生神经损伤,较大儿可肌注; 婴幼儿静脉给药一定要按规定的速度,切不可过快过急; 婴幼儿外用药的用药时间不宜太长。 案例分析 小儿,男,3岁3个月,感冒,流鼻涕两天,在家服用感冒药不见好转,并出现剧烈咳嗽,来医院诊治,医生开出下列处方,请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R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