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妇女教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中国古代有关妇女教育的思想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刘向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俳优、侏儒、妇女之请”为“乱世”之象。 “兴太学” “重选举” “尊儒术” 王充将男性教育分四个等级:儒生、通人、文人和鸿儒。 《颜氏家训·治家》“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班昭《女诫》 司马光〈家范〉 袁采《世范.睦亲》 呼吁社会对妇女多一些关心、同情,并提出新妇德观。 韩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针对男性 王守仁“知行合一” 颜元 蓝鼎元、陈宏谋 王夫之 社会性别观念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它往往成为国家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领域对妇女教育的漠视和偏差,也同样为妇女教育始终局限和徘徊于私领域这种不公正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代以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女子学校的建立使教育途径得以拓宽并开始走上正规化。最早的女子学校是西方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女子学校。1906年,慈禧也谕令学部正式创办妇女官学。稍后,妇女海外留学亦出现。 课程设置由官方制度化,教学内容得以丰富。1906年,清政府制定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章程》,开设了体育、英语、宗教、音乐、美术等西学课程。 更多维新志士大呼教育改革的兴起,现代女性教育思想开始启蒙。一个两性教育平等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妇女地位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由于古代中国妇女教育始终处在一个半明半暗、似有似无的状态,女性的天赋和才华被压抑,才决定了她们两千多年的人生悲剧。 教 会 女 子 学 校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女子小学章程》 秋瑾严厉批判重男轻女、男尊女卑思想,反对缠足,主张女性“自立、自活” 康有为《大同书》 “女子与男子,同为天民。……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权则一也”; 梁启超:“欲强国必由女学”,要“保国保种”,就必须重视妇女教育 五、中国古代妇女教育对今天的启示 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性别平等的教育政策,并以法治作保障; 二、加大投入,全面改善教育环境,多渠道入手,为女性重塑社会角色铺平道路; 三、增强宣传力度,既要呼吁全社会关注女性的成长;又要从女性自身入手,改变传统观念,自立自强。 你认为:我们今天还可以从中国古代妇女教育状况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来促进当代妇女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之能够为女性的成长更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 中国古代妇女教育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曾文芳 曾文芳: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副主任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与承担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 现代公文写作规范与处理 干部实用文写作系列讲座 联系方式:029 Email: vague333@163.com 一、中国古代妇女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家庭教育 二、宫廷教育 三、教坊梨园教育 四、私塾教育 五、自学途径 《孟子》云:“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清人黄绍箕亦云:“古者之教,家有塾,党有庠,乡有序,国有学。” 中国古代妇女教育的主要方式。 由子师、保姆或父母兄长承担教育的责任。 其中能接受到文化教育的多是仕宦之家的闺秀,它成为古代妇女成长的摇篮。 后宫也是一个重要的妇女教育场所,它始自汉代。 受教育对象主要是宫女,包括皇帝的殡妃、夫人、公主等。 以皇帝或皇后(太后)任教,或设置、聘请专职教师。 中国古代的妇女艺术教育机构。有官设和民间组织两种形式,官办盛于唐朝,时置内教坊于禁中,隶属于太常寺,以宦官为教坊使,还设有音乐博士等乐官。教学内容为宫廷乐舞,训练对象均为女性。 宋以后,民间出现的“青楼教育”亦属此类,主要分布在青楼、茶坊、酒肆、歌馆等处,将沦落风尘之女子,以师徒授受方式传其才艺,培养为歌妓舞女。 源自春秋。明清时代,有许多学养深厚的老先生们开始设私塾专收女弟子,教授评点诗词。 在家学渊源的熏陶氛围里,很多有文化基础的女性自办文学社团以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教育机会意味着为跻身较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