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期有国外文献报道,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的LGIN病变大小超过2 cm是提示最终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95%CI:1.28~8.39)[6-7],而表面形态呈现出Paris分型[8]中的0-Ⅱc及 0-Ⅲ型、表面色泽出现红斑及表型糜烂的LGIN病变,也提示存在最终病理升级的可能。2016年的一项研究则显示,在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结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的观察下,若LGIN病变具有明确的边界,并且其表面微结构中的腺管开口形态和(或)微血管形态存在异常,即提示存在最终病理升级的可能[9]。 * ppt课件 因此,我们建议对所有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病变,均应再次进行规范化的内镜下的精细评估,具体包括:病变大小、表面形态、表型及色泽,特别是应用ME+NBI对于病变边界和表面微结构(必要时可结合色素内镜,如靛胭脂、醋酸等)进一步观察。若病变2 cm和/或存在明确边界且表面微结构存在异常,提示最终有病理升级可能,应视为LGIN中的高危因素,有必要进行内镜下干预治疗。 * ppt课件 LGIN具有一定的癌变潜力,应进行规范化的内镜下精细评估。(推荐级别:A+:83.3%,A:10%,A-:6.7%;证据等级:中等质量)。若LGIN病变2 cm和/或存在明确边界且表面微结构存在异常,提示最终有病理升级可能,应视为LGIN中的高危因素(推荐级别:A+:60%,A:26.7%,A-:13.3%;证据等级:低质量)。 * ppt课件 五、LGIN的临床管控 胃LGIN随访观察或积极进行内镜下干预的目的是及时阻断病变的进展,另一方面,也防止因活检病理诊断的局限性等造成对整体病变评估不足所导致的误诊。基于前述对于LGIN的转归及规范化内镜下评估内容的阐述以及近年来部分文献对于LGIN处置方法的建议[10],我们推荐以下管理措施: * ppt课件 (一)对于存在病理升级高危因素的LGIN,建议3个月后再次内镜精细评估及精准活检。 1.若再次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或早期胃癌,建议参考《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2018,北京)》[11]相关内容(推荐级别:A+:96.7%,A:3.3%;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2.若再次活检病理仍诊断为LGIN,建议行内镜下诊断性完整切除(推荐级别:A+:30%,A:43.3%,A-:16.7%;证据等级:低质量)。 此外,欧洲指南推荐[12],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LGIN,应于内镜下诊断或治疗后进行根除。另有国外相关文献报道,根除Hp可减少LGIN切除后复发的机率,且根除H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进展为胃癌的过程[13-14]。 因此,对于内镜下存在病理升级高危因素的LGIN,若合并Hp感染,建议于内镜下完整切除后根除Hp(推荐级别:A+:50%,A:33.3%,A-:13.3%;证据等级:低质量)。 * ppt课件 (1)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频交流电的作用引起组织内的带电粒子运动产生热量,从而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脱落以致无菌性坏死。Baldaque-Silva等[15]在2013年首先进行了3例胃异型增生的治疗,随访18个月,无异型增生复发。2015年,Leung等[16]报道对4例胃LGIN进行射频治疗,结果病变都成功消除,治疗过程中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国内令狐恩强教授于2014年10月首先开展了胃LGIN的治疗研究,其治疗有效率达91.3%,且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7]。另外,令狐恩强教授团队在随后的一项大样本研究中,对比分析了RFA 115例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126例治疗胃LGIN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1)RFA治疗LGIN的短期有效率与ESD相比无明显差异(93.9% vs 94.4%,P0.05);(2)术后12个月复发率RFA组略高于ESD治疗组(4.8% vs 1.4%,P=0.031);(3)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瘢痕的发生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RFA组明显优于ESD[18-19]。 * ppt课件 内镜下RFA治疗胃黏膜病变的特点:与其他方法相比,每一次毁损覆盖面积较大,作用面深度较一致;器械接触面不产生焦痂,对周围黏膜无损伤;电流传输不通过全身,无辐射,对神经肌肉无兴奋刺激作用,一般不会诱发心血管意外,安全性高;无烟雾、视野清晰、可操作性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