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docVIP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品种恶苗病抗性快速鉴定方法研究 季芝娟 马良勇 李西明 杨长登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Z304422);浙江省水稻育种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4C12020-4,2004C12020-5) 作 者:季芝娟(1979-),女,浙江义乌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水稻分子育种工作 通讯作者:杨长登,男,浙江慈溪人,研究员,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E-mail: yangchangdeng@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06) Quick Evaluation of Rice Varieties Resistance to Bakanae Disease Ji Zhijuan, Ma Liangyong, Li Ximing, Yang Changde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06, China) Abstract: Two japonica and two indica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resistance to Bakanae us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ungi. A quick and simple method was used by measuring the elongated shoot length of rice varieties after the inoculation of Bakana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hunjiang 06 was most resistant to Bakanae and Zhongzu 3 was most sensitive to Bakanae in the four varieties. Zhejing 27 was similarly sensitive to Bakanae asTN1. Key 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bakanae disease; resistance evaluation 摘要:对2个籼稻(TN1,中组3号)和2个粳稻(春江06,浙粳27)用不同浓度的恶苗病菌室内接种处理,通过处理后徒长长度的变化来分析其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春江06抗性最强,而中组3号最易感病;浙粳27和TN1抗性水平相当。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抗性鉴定 水稻恶苗病是常见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生长威胁很大。一般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可减产50%以上。近年来,随着旱育秧技术的推广,恶苗病的发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恶苗病的发生,日益受到育种家和农民的关注。 一些遗传育种家致力于抗恶苗病水稻品种的筛选[1~7],同时也发展了许多恶苗病菌接种方法[5,8],比如,根据接种时期不同,有芽期浸菌接种法,立针期喷雾接种法,芽期加立针期接种法,穗期接种法等;根据接种发生不同,有铺病节诱发法,自然诱发法,喷雾接种法等。众多研究方法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造成筛选抗恶苗病品种的标准无法一致;其中穗期接种法和自然诱发法周期长,不适合品种快速鉴定;另外有些接种方法如铺病节诱发法和喷雾接种法等易受环境条件影响,恶苗病菌孢子在开放的空间易传播和分散,影响孢子的最终浓度,从而造成结果的偏差。 在以上接种方法基础上,本研究试着发展一种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接种鉴定方法,快速有效的鉴定水稻品种的恶苗病抗性;并且利用分光光度计,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孢子溶液,分析对水稻品种的感病症状差异,探索恶苗病抗性的规律,为水稻抗恶苗病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恶苗病菌接种 1.1.1 恶苗病菌的采集和分离 从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试验基地采集田间自然发生恶苗病的病苗。将发病苗带回实验室,从病苗基部节间分离获得恶苗病菌,以PDA培养基培养和低温保存。 在人工接种恶苗病菌前5天,用PDA培养基培养恶苗病菌;使用时用蒸馏水洗下恶苗病菌孢子,经无菌纱布过滤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为560nm,稀释配成不同透光率(T)的孢子溶液,从T1到T4,浓度(透光率T)分别为:8.0;65.5;88.9;91.2,以稀释10倍的梯度配制;备用。 1.1.2 催芽和接种 选用4个品种:2个籼稻——TN1,中组3号;2个粳稻——春江06,浙粳27。每个品种处理如下: 将水稻种子放在玻璃瓶中,用一定浓度的浸种灵30℃浸种48小时;洗去浸种灵,32℃催芽约24小时,芽长达到一粒谷长;选择芽长整齐一致的芽谷,分成5份,每份15

文档评论(0)

44488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1121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