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

九年级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 创造宣言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新课导入 说说你有哪些具有“创造性”的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走近作者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写作背景 字词积累 中伤 遁词 懦夫 豢养 灌溉 繁殖 zhòng dùn nuò huàn zhí gài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初读课文,思考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明确文体。 整体感知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给文章分层,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4)用不同的人创造出不同的崇拜者,引出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第四部分:(16)引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阅读第一部分,思考: 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 细读感悟 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自己的崇拜者”,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思想者 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同,通过驳论达到立论的目的。 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联系本单元前面3篇课文,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与哪一篇相同。 【驳论文】该类文章一般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阅读第三、四部分,思考: 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部分的内容。 写东山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呢? 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本文有许多哲理性句子,请你找出几句,说说你的理解。 品味语言 (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