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业4: 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化学或生物传感器。 2. 试比较电势型和安培型传感器的优缺点。 3. 简述光传感器的优缺点。 叙述测量一个溶液pH的过程。 从文献中(中英文均可)查找一种新型第三代酶电极, 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外加电势信号的种类 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的策略: 提高选择性的方法:电极表面修饰,化学修饰 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可 以采用各种导电高分子、纳米颗粒、碳纳米管、 酶、Aptamers、抗体和抗原等进行修饰。该领 域是目前电分析化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具体可参考董绍俊先生“化学修饰电极”(2003, 科学出版社)。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采用各种脉冲技术和溶出 伏安法。 沉积 溶出 该方法灵敏度高(10-12-10-10M), 简便! 图4.17 阳极溶出伏安法的示意图 1956年Clark等发明了安培型氧传感器,这是许多气体安培型 传感器的基础。 气体样品 扩散膜 电解质 对电极 参比电极 具有催化剂的多孔工作电极 图4.18 气体安培型传感器的示意图 4.4.2 光化学传感器 (Optical chemical sensor) 建立在光谱化学和光学波导技术基础上的将分析对象的化 学信息以光学性质(吸收与发光等)表达的传感装置。 主要参考杨荣华老师在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课“光谱与化学 传感” 光化学传感器 荧光传感器 磷光传感器 化学发光传感器 光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普通光学波导传感器 化学修饰传感器 生物修饰传感器 光化学传感器 吸光型传感器 反射型传感器 折射型传感器 发光型传感器 光化学传感器 光化学传感器 1968年:Bergman:氧荧光测量装置(蒽) 1975年:Lubbers: “ Optode” (光极)的提出 1975年:Hardy: 光导纤维传感器 1980年:Peterson: 光纤生理pH传感器 1935年:Kautsky:氧磷光测量装置(荧光素) ETH sensor center Meyerhoff group Wolfbeis group 湖南大学,北京大学 杨荣华博士课题组 陕西师范大学 中科院化学所 发展历史 探测光 信号光 波导 吸收 荧光 反射 折射 … … 普通探头 化学 修饰探头 生物 修饰探头 光源 波导 检测器 样品 光化学传感器 (二) 光化学传感器的测量体系 探测光纤 信号光纤 样品溶液 敏感膜(层) 光源 检测器 图4.19 光纤传感的示意图 光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探头的制备 敏感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光导纤维的制作 敏感材料的固定 J.AM.Chem.Soc, 2003,125,2884-2885. 杨荣华等 Microphotograph of a NFO biochemical sensor. It is prepared by photo-nanofabrication. Bright tip area shows that sensing molecules are attached to the tip end surface. Tan WH et al Science 1992, 258, 778 A convenient tool may be at han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characterizing complex mixtures in water. A simple and easy-to- use sensor array has been developed by chemistry professor Kenneth S. Suslick and grad student Chen Zhang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quality control of beverages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1548). Sensor array uses simple components to generate fingerprints for organics in complex beverages Chad Mirkin group’s work 图4.20 各种纳米粒子在光传感方面的应用 活细胞蛋白受体配体研究的生物探针 量子点探针: 特异性、穿透能力、生物相容性 新型核酸适配体 分子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