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pdfVIP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历史.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12题,共48 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 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 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 定上层建筑。B 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 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级差别。C 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D 说法 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答案:B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 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推断即可,根据“唐 ㅤㅤㅤㅤ 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 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说明道家、佛家的地位变化较大,只有儒家的地位现 对稳定。 答案:C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 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说的“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 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朱熹说的“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 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 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 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家“人 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 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C 选项“非善非 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D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 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根据材料“民间行使多以外国 银钱,因而各省流行”说明当时的对外贸易促使了外币的流入,揭示了中外贸易中,外国商 人积极投入到中国的市场,间接说明了中国处于优势地位。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自然经济 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充饥清廷的统治的说法没有材料依据,所以BCD 不选。 答案:A 28.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 便士,而中国是0.94 便士。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 棉布9.09 便士,而中国是0.94 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有两方面作用,同时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己 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所以A 不选,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 ㅤㅤㅤㅤ 国门,开始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企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 B 不选,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C 说法排除掉。 答案:D 29.1898 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 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 )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