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认知的民族性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隐喻认知的民族性思考 三峡大学 水利与环境学院 赵家明 湖北宜昌 443002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 朱俊浩 湖北宜昌 443002 摘要:人类通过隐喻思维去认识事物,认识陌生的世界。隐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或者说民族性。隐喻的民族性差异反映了各民族认知方式的不同。考察影响民族认知的因素以及民族交往对认知的影响发现:随着民族间交往的扩大,其认知方式也在走向趋同,世界各民族文化也有雷同的趋势。 关键词:隐喻 民族性 认知 文化 Abstract: People understand things and strange world through metaphorical thinking. The metaphors of the world have common nature as well as specific characters, or it is can be to say, have nationality. The national differences of those metaphors mirror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ve pattern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As enquiring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metaphorical think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upon cognitive, the discoveries were found that, with the expansion of inter-ethnic relations, the methods of metaphorical thinking of peoples as well as the cultures of the world are also becoming similarity. Key Words: metaphor nationality cognitive 引言: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各民族人们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不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隐喻作为语言现象体现着这种差异,并折射出民族认知的特点,也造就了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 1. 隐喻的认知性 和传统上把隐喻当着修辞手法不同,现代隐喻学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它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1】。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指出:“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是隐喻的”【2】。“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3】。按莱考夫等人的理解,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s)。隐喻包含两个域:源域和目标域,前者是我们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 后者是陌生的或不太熟悉的事物。通过将源域的关系、特征和知识映射到对应的目标域上,目标域得到理解。隐喻的生成过程就是隐喻化,隐喻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投射过程。在这里隐喻是媒介,它帮助我们完成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越,在来源于我们切身的经历和体验而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理解和经历新事物,从而具有了认知功能。 隐喻认知的民族性 世界各族人民拥有同一个星球,面对着相同的物质世界,人脑又有着相同的生理结构,相同的思维功能,这就决定了不同民族的人们的隐喻认知有着相似性。但是,由于各民族人民生活环境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认知方式必然存在着差异,反映在隐喻认知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例如:同样是“挥霍”,英语是play ducks and drakes with one’s money. 汉语则是“挥金如土”。英语用“鸭子”作为源域,将鸭子戏水的形象投射到目标域“钱”上,使人理解用钱打水漂即挥霍的意思,汉语用“土”作为源域,强调泥土的广泛与大量,通过投射,使人理解某人花钱大手大脚。 类似的,在中国,女子皮肤“雪白如玉”,到了日本却成了“餅肌”---白如米粉做成的饼。中国人“洗手不干”,日本人“洗脚不干”。汉人威猛如虎,英人勇猛如狮,蒙古人则勇敢如狼。蒙古史诗《江格尔》里描写江格尔:“你不是草原上的一匹狼吗?”汉族女子艳若桃花,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