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制砂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机制砂的各项参数均可由人工控制,主要性能参数包括颗粒形状、级配、细度模数、石粉含量、MB值、含泥量和压碎值等。其中细度模数、石粉含量及MB值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也成为了目前研究热点。对于超深挖孔桩干浇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机制砂主要存在的技术难点在于大流动度、高粘聚性以及低泌水等的技术要求。
通过外掺石粉、外掺泥粉等手段生产不同石粉含量及MB值的机制砂,研究其对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依据试验结果得出机制砂的石粉含量、MB值等关键参数对超深挖孔桩干浇自密实混凝土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限值要求和最佳控制值,以此指导实际机制砂的生产。
1.1石粉含量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比较复杂,也是目前机制砂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将机制砂在洗净的条件下通过外掺石粉的措施控制石粉含量,对细度模数为3.0机制砂洗去泥粉后通过外掺石粉的方式控制石粉含量,获得石粉含量分别为5%、7%、10%、12%、15%及18%的机制砂。
使用上述机制砂研究不同石粉含量机制砂对C30桩基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规律。试配时,根据工作性适当调整胶材用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关键参数以使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配制出的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工作性。
试验时对石粉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1.1。与粉煤灰圆滑的球状颗粒形貌不同,石粉颗粒表面粗糙。从表1.1.1可知,石粉的细度和密度均比粉煤灰要大,石粉的需水量比与粉煤灰相比略有升高。而大掺量的石粉(30%)对水泥体系的28d抗压强度降低明显,石粉作为一种惰性材料,并不参与水泥体系的水化反应,导致强度降低。
表1.1.1 石粉的物理性能
试样种类
性能指标
细度/%
密度/g/cm3
比表面积/m2/kg
需水量比/%
28d抗压强度比/%
石粉
31.9
2.674
184
100.8
62
注:石粉的28d抗压强度比中石粉的掺量为30%。
1.1.1试验配合比
石粉会吸附一定的外加剂和水,因此试配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配合比时,考虑增加外加剂掺量,石粉越多,掺量应越大。石粉增大,相对也降低了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提高了机制砂的比表面积,因此,随石粉含量增加提高外加剂掺量的同时减小砂率。
采用拉法基P·O42.5水泥、自产机制砂、中兴南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经试配试验后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试验配合比如表1.1.1所示。
表1.1.1 不同石粉含量(%)的影响
编号
石粉含量/%
水粉比
原材料用量kg/m3
水泥
粉煤灰
砂
碎石
水
外加剂
S-1
5
0.35
300
170
852
887
180
1.7
S-2
7
0.34
300
170
852
887
180
1.9
S-3
10
0.32
300
170
852
887
180
5.1
S-4
12
0.31
300
170
852
887
180
5.3
S-5
15
0.30
300
170
852
887
180
5.9
S-6
18
0.29
300
170
852
887
180
6.3
1.1.2对工作性的影响
不同石粉含量的混凝土工作性描述如表1.1.2所示。
表1.1.2 不同石粉含量(%)混凝土试验结果
石粉含量/%
坍落度(mm)
扩展度(mm)
T500
(s)
V型漏斗
(s)
J型环
扩展度(mm)
△h(mm)
5
240
540
6
16
500
14
7
250
550
6
14
520
12
10
240
580
5
10
520
8
12
250
600
5
8
530
6
15
240
550
15
16
510
8
18
240
550
17
22
500
9
由表1.1.2为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增大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同时通过外加剂调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由表可知,在试验的石粉含量范围内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为5%时,混凝土粘聚性不好,出现离析,具体表现为J型环△h偏大,甚至出现“带帽”的现象;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石粉起到一定的填充作用,增大了混凝土中粉体的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而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达到15%时,试拌时混凝土的粘度大,同时,石粉吸附外加剂和水较多,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需提高外加剂掺量以达到相同的工作性能。从整体的性能来看,适合配制桩基自密实混凝土的机制砂石粉含量应为10%~15%。石粉含量太小则包裹性不好,石粉太多则吸附作用明显,混凝土粘稠工作性变差。
石粉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影响存在两个相反的作用:一方面,石粉作为一种75μm以下的粉料,与水泥粉煤灰等粉料一起可以提高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体积,而机制砂中带入的石粉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机制砂混凝土浆体材料需求大的缺陷;石粉浆体弥补了机制砂表面粗糙的缺点,附着在骨料表面起到一定的“润滑”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