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八章 “归来者”的诗 ——文学与新闻系 张文通 一、“文革”后的诗歌变革 诗歌“复兴”的最初的努力,是对诗人的“诚实”和诗歌的“真实性”的吁求。将诗歌写作与当代政治权利的依附中剥离。 诗歌面临双重的“合法性”的诘难,一是当代诗歌相对于现代诗歌的“贫困”,另一是新诗相对于古典诗歌的“羸弱”。 “政治诗”是50-70年代最主要的诗歌样式。 相对与十七年,一是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干预”和批判精神,另一是个人体验的加入。 80年代,不同诗歌“力量”的分裂,是诗界的重要现象。这种分裂以“朦胧诗”的论争为其争端。 《今天》 主流诗坛和自办探索。 在80年代的诗歌发展过程中,外国诗歌和大陆三四十年代“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被革新者置于首要位置,作为激活诗创造的主要推动力。 对于80年代的旨在偏离、反叛当代诗歌“传统”的“新诗潮”来说,“运动”诗他们表现自身,引起关注的重要方式。 二、“归来者”的诗 1 背景:1980年,艾青发表了一本诗集,名为《归来的歌》,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诗歌《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由此,“归来”不仅成为这一期间老诗人复出的现象,而且成了普遍性的诗歌主题。这批复出作家也被成为归来诗人。 2 归来诗人的群体构成:(1)5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如艾青、公木、昌耀、公刘等;(2)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如牛汉、绿原、曾卓等;(3)因政治原因而在50年代相继退出诗坛的诗人,如辛笛、陈敬容、郑敏等。 总体风格 追忆挫折的苦难也为活着归来而欣喜。由于长时间沉落在社会底层,或处于弃民的地位,加深了对于历史、人生体验的深度。表现出个人心理情绪的自白性质,历史反思的思辨倾向,对于社会人生理想的坚持和感情的直接抒写。 艾青 中国新诗史上有两次创作高潮的诗人:30-40年代;70-80年代。 当代诗歌创作分为二个阶段: 1957年以前,颂歌; 1978年后,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以自我主题精神为核心,在对历史社会、人类命运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中,显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批判封建专制主义,讴歌科学、民主、自由、友谊、和平,构成了艾青“归来”诗歌的主旋律。 有两种形式: 一是取材于当下社会政治现实,具有明显现实针对性的作品,如《在浪尖上》、《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等。 二是有着开阔视野或浓郁哲思的诗作,如《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以及《鱼化石》、《镜子》等。 《鱼化石》 艾青的《鱼化石》是一首哲理诗。艾青从鱼化石中获得了从亲历的特殊体验中所总结的惨痛的人生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通过象征手法,用鲜明生动的意象、朴素平凡的语言,道出了最普通、最基本的人生哲理。  本诗是用哲理性的诗句统领全篇,使象征性更加明朗;同时又用富于启示性和暗示性的生动意象和鲜明形象,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引导人们探索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真谛。首先诗歌描绘了象征物鱼化石的鲜明形象。它曾经是一个动作活泼、精力旺盛,在大海里自由自在跳跃、浮沉的生命存在,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火山爆发或地震,把它埋进灰尘,变成了生物化石。多少年以后,它重见天日。此时,尽管作为物质生灵形体是完整的,它“栩栩如生”,“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连一丝叹息也没有,有的只是沉默,它的生命已宣告终结。至此“火山”、“地震”、“鱼化石”的暗示性、象征性已十分鲜明。在“文革”时代许多人包括诗人在内不是都有过类似的梦魇般的遭遇吗?但诗人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苦涩咀嚼上,而是在历史的教训中揭示出启迪现实,昭示未来的客观真理——“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抒发了“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的胸襟。总之,本诗以“其力大,其思雄”,被誉为“少有的佳作”。 公刘的诗 ⑴、“没有灵魂的诗是诗的赝品”。 ⑵、对现代迷信的造神运动、民主与法制、诗与政治等社会问题的思考。 ⑶、痛苦的冷峻。 ⑷、“大哭大笑”的表达方式。 邵燕祥的诗 ⑴、“复出”后的作品,大多面对现实问题,情绪基调上呈现出愤激而炽热的特点。 ⑵、对民族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追求的抒写。 ⑶、80年代后期开始,着力于杂文、随笔的写作。 《愤怒的蟋蟀》 《中国的汽车呼唤高速公路》 蔡其矫的诗 ⑴、西方浪漫派诗歌的影响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滋养。 ⑵、60年代和“文革”期间的诗 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意识的诗,《玉华洞》。 爱情诗、山水诗、风物诗。 ⑶、人道主义的浪漫精神。 昌耀的诗 ⑴、“与泥土、粪土的接近,与‘劳力者’、‘被治于人者’的贴近”,对高原土地的挚爱。 ⑵、意象构成:高原的历史传说、神话,实在的民族世俗生活事件和细节。 ⑶、“一种有体积、有内在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