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磨润滑系统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滤油器的选用 滤油器按其过滤精度的不同,有粗过滤器、普通过滤器、精密过滤器和特精过滤器四种。 应根据其技术特点、过滤精度、使用压力及通油能力等条件来选择滤油器。在选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足够的过滤精度。过滤精度是指通过滤芯的最大尖硬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d 的公称尺寸表示。其颗粒越小,精度越高。不同的液压系统有不同的过滤精度要求。液压系统的滤油精度要求见表4.1。 各种液压系统的过滤精度要求 系统类别 润滑系统 传动系统 伺服系统 工作压力(Mpa) 精度d(μm) 0~0.25 ≤100 <14 25~50 14~32 ≤25 > 32 ≤10 ≤21 ≤5 近年来,有推广使用高精度滤油器的趋势。实践证明,采用高精度滤油器,液压泵、液压马达的寿命可延长4~10倍,可基本消除阀的污染、卡紧和堵塞故障,并可延长液压油和滤油器本身的寿命。 (2)有足够的通油能力。通油过滤能力是指在一定压降和过滤精度下允许通过滤油器的最大流量,不同类型的滤油器可通过的流量值有一定的限制,需要时可查阅有关样本和手册。 (3)滤芯便于清洗或更换。 安装滤油器时应注意:一般滤油器只能单向使用,即进、出口不可互换;其次,便于拆卸滤芯清洗;最后,还应考虑滤油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因此,滤油器不要安装在液流方向可能变换的油路上,必要时可增设流向调整板,以保证双向过滤。 作为滤油器的新进展,目前双向滤油器已经问世。 辅助元件(油 箱) 油箱的基本功能 油箱的基本功能是:储存工作介质;散发系统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分离油液中混入的空气,沉淀污染物及杂质。 按油面是否与大气相通,可分为开式油箱与闭式油箱(充压式油箱)。 开式油箱广泛用于一般的液压系统,闭式油箱则用于水下和高空无稳定气压的场合。 (1)充压式油箱 充压油箱,体积小,散热性差,需设置专门的冷却装置。一般用于行走机械。 7-主油泵;8-冷却油泵;9-冷却器 (2)开式油箱 图示为开式油箱。它与大气相通,散热条件较好。 下面根据图所示的油箱结构示意图分述设计要点。 图4.9 油箱结构示意图 1-回油管;2-泄油管;3-吸油管;4-空气滤清器;5-电机底座;6-隔板;7-放油口; 8-过滤器;9-箱体;10-密封垫;11-清洗盖板;12-液位计 油箱的基本结构 为了在相同的容量下得到最大的散热面积,油箱外形以立方体或长六面体为宜,油箱的顶盖上有时要安放泵和电机,阀的集成装置有时也安装在箱盖上,最高油面只允许达到油箱高度的80%,油箱底脚高度应在150mm以上,以便散热、搬移和放油;油箱四周有吊耳,以便起吊装运。 吸、回、泄油管的设置 泵的吸油管与系统回油管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远些,管口都应插于最低液面以下,但离油箱底要大于管径的2~3倍,以免吸空和飞溅起泡。吸油管端部所安装的滤油器,离箱壁要有3倍管径的距离,以便四面进油。 回油管口应截成45°斜角,以增大回流截面,并使斜面对着箱壁,以利散热和沉淀杂质。 阀的泄油管口应在液面之上,以免产生背压;液压马达和泵的泄油管则应引入液面之下,以免吸入空气。 辅助元件(管 件) 管件包括管道、管接头和法兰等,其作用是保证油路的连通,并便于拆卸、安装;根据工作压力、安装位置确定管件的连接结构;与泵、阀等连接的管件应由其接口尺寸决定管径。 管道 管道特点、种类和适用场合 管道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见表。 管道的种类和适用场合 种类 特点和适用范围 钢管 价廉、耐油、抗腐、刚性好,但装配时不易弯曲成型,常在拆装方便处用作压力管道,中压以上用无缝钢管,低压时也可采用焊接钢管 紫铜管 价格高,抗震能力差,易使油液氧化,但易弯曲成型,用于仪表和装配不便处 尼龙管 半透明材料,可观察流动情况。加热后可任意弯曲成型和扩口,冷却后即定型,承压能力较低,一般在2.8~8 MPa之间 塑料管 耐油、价廉、装配方便,长期使用会老化,只用于压力低于0.5MPa的回油或泄油管路 橡胶管 用耐油橡胶和钢丝编织层制成,多用于高压管路,还有一种用耐油橡胶和帆布制成,用于回油管路 安装要求 管道应尽量短,最好横平竖直,拐弯少。为避免管道皱折,减少压力损失,管道装配的弯曲半径要足够大,管道悬伸较长时应适当设置管夹及支架。 管道尽量避免交叉,平行管间距要大于100mm,以防接触振动,并便于安装管接头和管夹。 软管直线安装时要有30%左右的余量,以适应油温变化、受拉和振动的需要。弯曲半径要大于9倍软管外径,弯曲处到管接头的距离至少等于6倍外径。 胶管接头 胶管接头有扩口式和扣压式两种,随管径和所用胶管钢丝层数的不同,工作压力在6~40MPa之间,下图为扣压式胶管接头,扩口式胶管接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