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说明了什么? 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情景都万分惊惧,无法忍受,那么当年的景象又该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当年的纳粹又是残暴的何种程度!人们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纳粹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问题: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1,讽刺,任纳粹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2,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这两种事物,组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了生命是不会彻底被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正义之花也会在地球上遍地开放。 这两种事物,组成了一幅对比鲜明的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了生命是不会彻底被摧垮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正义之花也会在地球上遍地开放。 课文倒数第三段有一句话:“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刽子手丧失了人性,不可能向上帝祷告忏悔; 2,无辜的人们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文章最后一段再次照应首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使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思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般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最新发生的事件 时效性不强 报道内容 客观事件 个人感受 情感倾向 客观 个人情感浓厚 比较的方面 比较的项目 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常见的新闻:一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二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 本文:作为事件的参与者,作者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的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双线展开,情、景、事融为一体。 一方面写奥斯维辛集中营,一方面写参观者的见闻感受和心情。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安排,以更真实深刻地揭露主题。 (2)视觉独特,从“平静”的环境中发现新闻。 作者以独特环境中的见闻感受,发现了平静之下的风暴,感受到罪恶与善良的对立,以情感波澜构成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优秀作品的基调。 (3)对照和反衬手法的运用。 例如:“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本句反衬并与“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形成对照。 普利策获奖词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 今天的“死亡墙” 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手的灵位?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 尽管遗忘的诱惑是巨大的,但我们绝不能屈服,牢记是我们的道义和责任。 ——施罗德 课后思考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文化建设)方案.ppt
- (优秀)音标和读音规则.ppt
- (语文版)必修1-兰亭集序2.ppt
- (张景浩)扬起自信的风帆.ppt
- (浙江专用)2016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通关一突破选择题11个高频考点.ppt
- (整理)人教版小学语文一下6、胖乎乎的小手.ppt
- (中考复习)实数的有关概念.ppt
- (重庆专版)2016中考英语第一部分教材知识梳理九全Units13-14复习新人教版.ppt
- (最全面)企业上市程序、流程与案例.ppt
- (最新的)几种气体制备(公开课).ppt
- []人教新课标高三二轮复习专题07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 [BBG]2016版PPT考前两个月(浙江)高考复习热点题源+题点训练—第1章+题点训练二.ppt
- [BBG]2016版PPT考前两个月(浙江)高考复习热点题源+题点训练—第1章+题点训练一.ppt
- [PPT]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挂篮施工(悬臂浇筑)_.ppt
- [QC成果]钢筋混凝土表面质量控制汇报.ppt
- [QC成果]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与预防汇报.ppt
- [QC成果]提高无梁空心楼板混凝土施工质量.ppt
- [安徽]《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综合().ppt
- [第1单元]WindowsServer2008的安装.ppt
- [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2课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