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汇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 (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 (2)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 (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 (4)扩大及第名额。 (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 (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 。 (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 * * 第一、罢察举,重科举 开宝八年975年,太祖诏诸州察举之士于礼部贡院由翰林学士试问所学之业,皆无可采,随废察举; 宋初科举取士名额增加,及第后待遇优厚;唐几十人,宋几百人;屡试不中的开“特奏名”和“赐出身”特例,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15举以上未中者赐以出身,为后世恩科之始; 宋代重文轻武,十分重视科举; 凡中进士者一律立即授官,无需再经吏部考核,官职尊显; * * 第二、科举类型、内容及考试程序 类型:常科,制科,武科,童科(贡举和制举) 常科: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九科,进士科最重; 武科始于宋仁宗1030年,考试内容先骑射后策问;南宋孝宗时1169年颁布武科之法,文武科待遇同等; 童子科非常科,15岁能通经作诗,州官推荐,皇帝亲自考试,中式者赐进士出身。 内容:宋初仿唐,考诗赋,贴经,墨义。熙宁变法,王安石取消诗赋,专用《三经新义》取士,后旧党执政,诗赋经义并行;崇宁兴学时一度诏行“八行取士”注重选拔贤德之士;(孝悌忠和-睦姻-任恤)纳入三舍法升舍取士体系。后取消。 哲宗上台,重视文学,创制宏词科。徽宗改宏词科为词学兼茂科。考试内容为制、诰、檄、布、铭、赞、序等文体,考察考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与知识结构。南宋时词科改称为博学宏词科,亦称词学科。 * * 内容: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宋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王安石进行贡举改革,废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元、明、清承之,亦均为进士一科取士。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 * 考试程序 确定”三年一贡举“,宋初为一年一次,仁宗时2年一次,英宗时仿西周三年大比的方法,改为三年一举行。 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皇帝直接控制科举,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高官。 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 * 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 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 食禄之家子弟初试后还要复试一次。主考官的子弟、亲戚赴考时,另设考场,另派考官,称为“别头试”。这种做法唐代已有,但只限于省试,也不是定制。到宋代,“别头试”成为一种制度,范围为也扩大了,州试、省试都开始实行。 。 唐代基本上规定吏部考功郎中、吏部员外郎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而宋代的 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任何官员均可充当,而且还有“权知贡举”,也就是副主考若干人,使其互相监督。宋代对主考官的限制,还有一种叫做“锁院”的办法。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 年)下令,规定知贡举官一旦接到命令,马上要住进贡院里去,不能回家,避免别人的请托,这叫做“锁院”。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 * * 宋神宗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