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紫霞洞谱寻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紫霞洞谱》寻踪? ?作者简介:吴安宇(1978-),女,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互证方法梳理元代琴家袁桷《琴述》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探寻杨缵究竟“匿何人以自彰”,从而对《紫霞洞谱》的谱源、成谱过程、琴调系统、源流传承等问题有所发现。 关键词:《紫霞洞谱》;杨缵;《琴述》 据史料记载,南宋末年由杨缵等编撰的《紫霞洞谱》包含调意、操弄共468首、十三卷,是迄今为止收录琴曲最丰富的一部琴谱。现存大型琴谱《天闻阁琴谱》收琴曲145首、《自远堂琴谱》收琴曲93首,均相去甚远,其谱之宏大壮观可窥一斑。《紫霞洞谱》的出现,使得当时风靡琴坛的江西谱和阁谱偃旗息鼓,“宋季言琴学者,多宗大理少卿杨公缵”(宋濂1985:514),“士大夫以琴鸣者恒法宋杨守斋缵”(宋濂1988:434),以至于元代金汝砺《霞外琴谱》、明代朱权《神奇秘谱·霞外神品》取名均循此谱。而《紫霞洞谱》的影响并不仅在当时,其直接催生了宋元明三朝号为“琴坛正统”的浙派。换而言之,浙派的形成是以《紫霞洞谱》为标志,而浙派的兴盛繁荣更是有赖于《紫霞洞谱》,浙派及徐门的大部分琴谱均承袭于此,恰似连接苍天大树主干的枝蔓。因此,《紫霞洞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遗憾的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学者们关于已佚《紫霞洞谱》的研究不深,迄今为止,尚无人对杨缵编撰的《紫霞洞谱》的谱源、传承、编撰体例、琴调系统等内容进行过探讨。笔者有志于在进一步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此作深入探讨,并求正于方家。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详细论述《紫霞洞谱》的文献资料为元代文人袁桷《清容居士集》中的3篇文章,分别是《琴述赠黄依然》、《题徐天民草书》《示罗道士》 此三篇文章分别载于《清容居士集》卷14第639页、卷49第695页、卷14第 641页。本文采用《清容居士集》版本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36年版,第76册。后文凡引袁桷所言,除专门标识外,皆引用自此三篇文章,不再注释。。袁桷(1266-1327)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19岁时曾学琴于徐天民,为浙派嫡系。其历丽泽书院山长、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侍讲学士等官职,有《清容居士集》、《延祐四明志》、《易说》、《春秋说》等著作传于世。元贞元年(1295)至三年,袁桷为丽泽书院山长,期间撰写了《琴述赠黄依然》一文 此三篇文章分别载于《清容居士集》卷14第639页、卷49第695页、卷14第 641页。本文采用《清容居士集》版本为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本1936年版,第76册。后文凡引袁桷所言,除专门标识外,皆引用自此三篇文章,不再注释。 按,将袁桷撰写《琴述》的时间定位于1295-1297年间,是据袁桷在《居士集》卷49,第695页《題徐天民草书》中所云:“仲连得法于其子,余以作吏荒落向,尝作琴述言历代所谱派系。因览先生遗墨,俯仰畴昔今三十六年矣。”笔者发现袁桷除入仕之初在任丽泽书院(浙江金华县旌孝门外)山长之外,成宗、武宗、仁宗三朝期间,袁桷均在大都和上都任职,先后就职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翰林国史院修撰和翰林待制等职。所以称得上“荒落向”的只有丽泽书院。 研读其所写文章,笔者发现袁桷始终对杨缵及《紫霞洞谱》提出了一个严厉质疑,即“匿前人以自彰”。本文即循此线索,通过探寻杨缵究竟“匿何人以自彰”,从而对《紫霞洞谱》的谱源、成谱过程、琴调系统、源流传承等问题有所发现。 一、《紫霞洞谱》之谱源 杨缵,字嗣翁,又字继翁,号守斋,又号紫霞翁,浙江严陵人(今建德),居钱塘(今杭州),官至司农卿,赠少师。杨缵为南宋王室外戚,乃宋宁宗恭仁皇后侄孙,其女后封为淑妃。杨缵生卒年未见史料记载,据研究,其生年为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 金启华、萧鹏先生依据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所记的杨缵幼年和史弥远对句一事,认为杨缵生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见《周密及其词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70页。,卒年为宋咸淳三年(1267) 金启华、萧鹏先生依据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所记的杨缵幼年和史弥远对句一事,认为杨缵生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见《周密及其词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70页。 郭锋《杨缵卒年新证》一文据赵顺孙《论杨美人父丧不宜册封》考,杨美人进封淑妃,与其父“宝章阁待制”杨缵“上遗表”的时间相距不到半月,由此确定杨缵去世时间为宋度宗咸淳三年六月初三。见《文学遗产》2006年4期第79页。 南宋淳祐、宝祐年间(1241-1258),毛敏仲与徐天民同为杨缵门下清客,整理编纂琴谱。至杨缵晚年,《紫霞洞谱》方编成,长达20余年之久。虽然杨缵强调谱为新声,且世人认为其谱无祖,那么,这部收录468曲的鸿篇巨制真的全无来历吗? 《琴述》云:余尝习司农谱,又数与徐天民还往。知其声非司弄所能意创。间以

文档评论(0)

33777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