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P交换和路由技术 内容简介 第一章 IP网络概述 第二章 路由器工作原理 第三章 路由器硬件组成 第四章 路由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IP网络设计与应用 第六章 IP交换技术 第七章 MPLS技术 第六章 IP交换技术 6.1 引言 6.2 面向IP的交换技术 6.3 交换机基本配置 6.4 IP交换技术 6.1 引言 交换技术分类 6.2 面向IP的交换技术 1、传输链路的带宽越来越高,路由器实现线速转发的难度越来越大 2、用户对ISP网络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6.2 面向IP的交换技术 6.2.1 互联网发展过程 6.2.2 IP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 6.2.3 MPLS新的功能特性 6.2.4 传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6.2.5 IP与ATM结合的技术 6.2.1 互联网发展过程 互联网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DDN专用线路互连路由器阶段,二是ATM交换网互连带ATM SAR(分割及拼接)接口的路由器阶段,三是IP交换网阶段。 1、 DDN专用线路互联路由阶段 第一阶段的互联网是以路由器为核心,通过DDN专用线路将路由器互联在一起,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6.1所示。 6.2.2 IP交换技术发展过程 IP交换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与连接路由器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密切相关。当连接路由器的物理链路为E1,甚至E3电路时,网络的瓶颈在于传输系统,而不是路由器。当路由器接口连接这种低速链路时,实现线速转发并不困难。高带宽物理链路首先出现在局域网,因此首先引进IP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也是局域网。 6.2.3 MPLS新的功能特性 核心路由器采用MPLS技术所提供的不仅仅是高速报文转发速率,由于MPLS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路由有机的集成在一起,因此为传统交换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方向。 6.2.4 传统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完成的功能和硬件结构 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①寻找去往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由路由协议完成;②转发分组,即对每一个经过路由器的分组都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包括转发决策、交换分组、输出链路的调度等。 路由器通过端口与每个独立的子网相连。路由器从子网送过来的IP分组中提取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运算后获得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再根据IP分组中目的IP地址的网络号部分选择合适的端口,把IP分组送出去。 6.2.5 IP与ATM结合的技术 传统Internet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提供可靠的QoS,对实时语音、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能力弱,而这些问题在面向公众运营时却是必须解决的。ATM技术是1990年初由传统电信部门专门为B-ISDN开发的技术,目前已经成熟稳定。ATM除了可以提供高速交换的能力外,其综合业务和可靠的QoS能力使其仍然成为一种颇具潜力的骨干网技术。将ATM技术应用于Internet可以解决带宽问题,也可以简单地将ATM的QoS能力引入Internet,满足各种实时业务的性能要求。因此,IP over ATM方案成为传统电信运营商构建宽带IP网的主要选择之一。 6.3 交换机基本配置 分层交换的概念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式 交换机基本配置步骤和方法 对交换机配置进行检查的方法 对交换机配置文件及IOS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 Cascade的虚拟网络导航器VNN 多点到点隧道MPT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 1.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 随着园区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园区网内部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日益复杂,对园区网进行分层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园区网进行分层设计,不但会因为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的方法细化而简化设计,而且经过分层设计后,每层设备的功能将变得清晰、明确。这有利于各层设备的选择和定位。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得园区网各层的设备运行在最佳状态。园区网分层设计还具有可扩展性强、易于管理的特点。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 园区网分层设计模型 2.访问层交换机 访问层(ACCESS LAYER)又被称为接入层,因为在该层终端用户主机通过双绞线接入该层的交换机。访问层交换机的主要要求是低成本、有足够高的端口密度、提供级联端口以及高速上连端口。该层的冗余特性是通过通往其上层交换机的多条冗余链路来实现的。其安全特性可以通过基于VLAN成员划分以及基于端口安全的方式来实现。 可以采用Cisco低端的交换机产品,如Catalyst2900、2950、3500等作为访问层交换机使用。在中、大型园区网中,也可以采用高端口密度的Cisco中端的交换机产品,如Catalyst4000、5000系列交换机。 3.分布层交换机 分布层(DISTRIBUTED LAYER)又被称为汇聚层。因为在该层,网络中的所有访问层交换机在该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