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40年代文学思潮.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国统区文学进程? 40年代文学即第三个十年的文学。指1937年芦沟桥事变到1949年7月成立这12年间的文学。以历史而论,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文学活动。这十年历史的特点是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文学担负起了救亡的使命,同时也表现了战争情况下人的心灵。 从空间上看,战争把国土分成了4大块: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上海“孤岛”。 1941年“孤岛”消失,成为3个大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剩下2个大区。各个区域的文学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的文学可以分为: 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抗战中期(1938年10月—1944年9月), 抗战后期及内战三年(1944年9月—1949年9月)。 一、“孤岛”文学 1937年11月-1941年12月日军占据上海,租界处于包围状态,形成“孤岛”,这个时期的文学史称“孤岛”文学。 留在上海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利用英法租界的特殊环境,展开抗日文艺活动。以上海戏剧社为主的戏剧创作较活跃,其次是杂文创作风行。“孤岛”沦陷后,进步文艺活动渐歇。 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二、沦陷区文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上海并入沦陷区,统称“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作家在夹缝中坚守文学阵地。一方面提倡乡土文学,另一方面转向平凡人生的价值肯定。在艺术上出现雅、俗文学接近的趋向。 在沦陷区作家中,张爱玲、钱钟书等最值得注意. 在上海沦陷区新出现的当红女作家张爱玲,自1943年始连续发表了许多小说和散文,后出版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其中《金锁记》是最优秀的,表现她捕捉细节、刻划人物心理等方面的突出才能。 稍后出现的钱钟书发表了长篇小说《围城》和一些短篇小说、随笔等,显示了很好的文学功底和出色的幽默才能。 三、国统区文学 国统区占地面积最大,拥有作家最多,作品数量最多,思潮流派最活跃,因此更能代表40年代文学的主潮。 (一)抗战初期(1937.7-1938.10) 救亡压倒一切,各家各派作家在救亡的旗帜下团结统一,文学活动以救亡宣传为主,基调为英雄主义。作品多小型轻便。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1938.3.27在汉口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自由主义文学和民族主义文学的汇合,组成文学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上选出理事45人,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出版《抗战文艺》。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鼓励作家表现战争与救亡的现实生活。爱国主义成为总主题,报告文学和通讯等纪实性作品倍受重视,诗歌,戏剧走向广场化。 (二)抗战中期 1938.10-1944.9 湘桂战役失败的“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的速战论及其兴奋感消歇,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作家的乐观主义转向清醒的现实主义。尤其是1941.1 “皖南事变”后,作品加强了现实批判和历史沉思。作家在“苦闷和抑郁”的情调中,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和自己,以寻找新的出路。“民族命运”仍是中心问题,但“社会”和“个人”也被突出的抒写着,文学表现得丰富、复杂和深刻。 在爱国主义的总主题下有两类作品:一是在现实和历史的描写中,揭露民族的痼疾和阻碍抗战的原因,如《呼兰河传》《四世同堂》《北京人》《家》 ;二是描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如《财主底儿女们》《困兽记》《引力》《春寒》《法西斯细菌》《火把》等。 这时的特点是历史感和史诗性的品格和沉郁、凝重、博大的美学风格。 (三)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 1944.7 滇缅反攻开始,9月中共提出“废止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国统区“民主”与“建国”成为思想主题,民主运动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的主题沿着前一时期发展,而又集中于两个领域:对黑暗的诅咒与对腐朽现实的否定,知识分子为建国而做的自我内省与历史总结。文学的色彩繁复多样,但讽刺是其主色调,现代文学的讽刺品格得到长足发展。 马克思说: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抗战到了最后阶段,中华民国到了最后阶段,文学就以喜剧的形式欢送它们。《围城》《八十一梦》;《三块钱国币》《乱世男女》《升官图》《捉鬼传》;《马凡陀山歌》《宝贝儿》《追物价的人》以及冯雪峰、聂绀弩的杂文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