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opyrights reserved by yanjun copyrights reserved by yanjun 1、谈一谈过去一年半的大学生活带给你的收获! 2、你对于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少数民族礼仪与涉外习俗礼仪 我国少数民族礼仪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占全国人口94%,其他民族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国刑法第147条:国家工作人员非法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央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 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 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惯 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 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蒙古族简介 500余万人口。其中200多万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他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宁夏、河北、河南等省。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文字,信喇嘛教。 游牧民族。豪放粗犷、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蒙古族礼仪(1) 蒙古族的迎客礼节有献哈达、递鼻烟壶或请安。 问候语:“他,赛音百努。”(您好,安好) 迎客礼:主人右手放在胸部微微鞠躬,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行。客人进入蒙古包,主人与客人互换鼻烟壶。递鼻烟壶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跪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哈达的面料有布、绸、帛,颜色多是白色、浅兰色,长短不等,一般在一尺二寸到一尺五寸之间,两端有拔丝,约有半寸许。长到三尺的哈达只用于献佛。献哈达时须用两手捧着,身体微躬,接受的人也是同样的姿态。 蒙古族礼仪(2) 蒙古包内没有座椅,主宾盘腿而坐。 一般不行脱帽礼,有特殊情况需要脱帽敬礼时,帽子不能放在与大门相对的位置上。 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会把黄油、奶皮、奶酒、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 奉给客人。 蒙古民族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 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乌查”或“秀斯”“布乎利”。 礼品要成双,送接礼品、茶酒都要欠身、用双手。 蒙古族礼仪(3) 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时,接近蒙古包时,要轻骑慢行,以免惊动畜群。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 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 蒙古族信仰佛教、信奉多神、崇拜祖先。外人不得随意触摸神位, 更不能在神台上摆放东西。 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 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 蒙古包内若有病人,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 蒙古族礼仪(4) 客人告辞时,应从门的左侧离开包房。 出蒙古包后跟主人握手致谢,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 送客礼: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蒙古族食物 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白食是牛羊马骆驼的奶制品。红食是牛羊的肉制品。白食待客是最高的礼遇。全羊席是款待贵客的规格。进食时可以用手和刀。 牧区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早餐多为奶茶、馍馍和酥油;中餐不定时,饿了就吃;晚餐吃肉、面条汤、马奶或牛奶。夏饮奶子酒、冬饮泡手酒。日常饮砖茶。 农区以米面为主食。 对不同的客人奉敬不同的羊肉。羊大腿奉敬老人,羊肘子肉奉敬年轻客人,羊小腿给小孩,羊脯奉敬女宾。 牧区一般不食鱼类、鸡鸭、虾蟹、动物内脏。农区和汉民较多地区的蒙民偶尔也食用。 藏族简介 人口约450万,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邻接的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语言:藏语。有文字。信喇嘛教。 藏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 藏族礼仪(3) 献哈达礼。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音讯往来、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优良的、用丝绸做料的哈达,哈达长短不一,长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 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藏民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也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的,是最隆重的礼物。 藏族礼仪(2) 磕头礼。西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