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为政之道(简编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先,要把握有度,奉行中庸。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 东汉郑玄《中庸解题》:“名曰中庸者,以记其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北宋程颐《中庸章句》:“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南宋朱熹《四书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今人杨伯峻《论语译注》:“最合理而至当不移。”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第二十 【案例】《论语·述而》第七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第十一 其次,做事要有针对性(中和)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第十一 第三,行中庸要求人忠于职守,持不偏不倚的人生态度。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最后,行中庸不是无原则。 《论语·阳货》第十七:“乡愿,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 又曰:“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谐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案例】《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第十四) 小结:孔子的基本思想 仁——基本内核 礼——外在表现 和——实践效用 【案例】《论语·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仁者寿,知者乐。 地 址:齐鲁师范学院 文学院 (济南市历山路36号) 邮 码:250013 手 机电 话:0531—E-mail: liyan607@ 《论语》中的为政之道 齐鲁师范学院 文学院 李 雁 引 言 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哲人、思想家:影响深远。 君子、道德家:高尚的人。 官员、政治家:很失败。 老师、教育家:好先生。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 一、仁 —— 思想内核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第十七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案例】《吕氏春秋·审分》: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

文档评论(0)

123****66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