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艺基础(完整版).ppt

  1. 1、本文档共4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 螺钉、螺母的装配 (4)对于在变载荷和振动载荷下工作的螺纹连接,必须采用防松保险装置。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3.2 滚动轴承的装配 滚动轴承的装配多数为较小的过盈配合,装配时常用手锤或压力机压装。轴承装配到轴上时,应通过垫套施力于内圈端面上;轴承装配到机体孔内时,则应施力于外圈端面上;若同时压到轴上和机体孔中时,则内外圈端面应同时加压。 3.2 滚动轴承的装配 如果没有专用垫套时,也可用手锤、铜棒沿着轴承端面四周对称均匀地敲入,用力不能太大。 如果轴承与轴是较大过盈配合时,可将轴承吊放到80~90℃的热油中加热,然后趁热装配。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3.3 齿轮的装配 齿轮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齿轮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平稳性、轮齿表面接触斑点和齿侧间隙合乎要求等。 轮齿表面接触斑点可用涂色法检验,先在主动轮的工作齿面上涂上红丹,使相啮合的齿轮在轻微的制动下运转,然后看从动轮啮合齿面上接触斑点的位置和大小。 第八章 零装配课件8\11[1].37.tif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3.3 齿轮的装配 3.3 齿轮的装配 齿侧间隙一般可用后簿规插入齿侧间隙中检查。后簿规是由一套后簿不同的钢片组成,每片的厚度值都标注在它的表面上。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4、拆卸工作的要求 机器拆卸工作,应按其结构的不同,预先考虑操作顺 序,以免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猛拆猛敲,造成零件的损伤或变形。 2) 拆卸的顺序,应与装配的顺序相反。 3)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严禁用手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敲击。 4) 拆卸时,零件的旋松方向必须辨别清楚。 5) 拆下的零部件必须有次序、有规则地放好,并按原来结构套在一起,配合件上做记号,以免搞乱。对丝杠、长轴类零件必须将其吊起,防止变形。 第八章 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案 复习思考题 加热法装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 拆卸工作何装配工作的步骤有何不同? 第九章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引言 在制造业日趋国际化的21世纪,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新产品投资风险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之一,因此相继涌现出大量的先进制造理念及制造技术,其中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简称RP)技术。它能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形或直接制造零件/模具。 一、快速成形的基本原理 快速成形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成形技术,是将计算机设计产生的实体模型,由层层堆积的方式,以快速、自动化的流程制作出来。 所有PR制造的本质:模型离散与层片叠加过程的统一。 钻削 加工中心可钻削各种规格的孔, 包括螺纹孔。 镗削加工 1.3 加工中心的组成 基础部件: 基础部件是加工中心的基础结构,它主要由床身、工作台、立柱三大部分组成; (一般为铸铁) 主轴部件: 主轴部件由主轴箱、主轴电机、主轴和主轴轴承等零部件组成,主轴是加工中心切削加工的功率输入部件,它的起动、停止、变速、换向等都由数控系统控制。主轴的旋转精度和定位精度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 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由CNC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等组成。 自动换刀系统: 自动换刀系统由刀 库和换刀装置组成。工件 在一次装夹后,可连续完 成对工件表面自动进行钻 孔、扩孔、铰孔、镗孔、 攻螺纹、铣削等多工步的 加工。 辅助装置: 润滑、冷却、排屑、液压、气动等 2 自动编程概述 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2.1 自动编程方式的分类 2.2 数控加工应注意的策略 2.4 自动编程的流程 2.3 2.1 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 手工编程 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