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年—公元589年 概 论 一 政治环境 (一)九品中正制(官吏选拔制度) (二)门阀制度(社会等级) 古代达官贵人之家的大门外有两柱,左曰“阀”,右曰“阅”,因之有“门阀”或“阀阅”之称。此种人家世代为官并控制着思想文化,故谓之“世族”或“士族”,而且因其权势显赫,亦称之为“势族”。 门阀制度的弊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士族和庶族的对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许多才高的寒士将不平反映在创作中 文学乃至创作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家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族 魏之曹氏(曹操、曹丕、曹植、曹叡)——阮氏(阮瑀、阮籍、阮咸)——应氏(应瑒、应璩qú)——嵇氏(嵇康、嵇绍)——晋之张氏(张载、张协、张亢)——陆氏(陆机、陆云)——潘氏(潘岳、潘尼)——左氏(左思、左芬)——东晋至南朝之谢氏(谢道韫、谢混、谢灵运、谢惠连、谢眺)、东晋王氏(王羲之父子)——刘宋之鲍氏(鲍照、鲍令暉)——齐梁之萧氏(萧子显、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梁之徐氏(徐摛、徐陵)——庾氏(庾肩吾、庾信) (三)政局动荡不安 政局动荡,战乱与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 文人多死于非命(战争、杀戮、瘟疫、早逝) 建安七子中徐干、陈琳、应瑒、刘桢皆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的瘟疫,王粲亦卒于此年。 二 思想背景 (一)儒家学说独尊局面被打破 1.两汉经学渐趋衰落 古文经学、今文经学 孔融“非孝” 曹操“唯才是举” 2.玄学盛行 魏晋玄学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汤一介)。 “玄”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王弼《老子指略》:“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做为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肇端于汉末,兴盛于魏晋,以《老子》、《庄子》、《周易》即所谓“三玄”为思想基础。 玄学的影响 魏晋士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 自然的情怀、放达的胸襟、叛逆的性格和批判的精神(魏晋风度、魏晋风流) 魏晋士人的审美趣味和文学思想: 崇尚自然之美,追求幽邃之趣;“言意之辨”和“得意忘言”的玄谈方法,促使文学创作营造“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审美境界。 产生了玄言诗 附录:魏晋风流举例 阮籍“穷途恸哭”:“(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晋书》本传) 嵇康“疏懒”:“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与山巨源绝交书》) 刘伶“裸形”:“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kūn)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 王猛“扪虱而谈”:“(王)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桓温入关,猛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附《王猛传》) 王徽之“访戴”:“王子猷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逵),时戴在剡(今浙江嵊县),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说新语·任诞》)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3.佛教兴盛 佛教的传入与佛经的翻译、佛寺的修建 佛教社团的出现(晋佚名《莲社高贤传》,庐山僧慧远立白莲社) 文人的佛教活动:东晋陶渊明、谢灵运、刘勰等 佛教与诗歌声律化(梵呗——转读——四声——声律诗) 三 个人意识的觉醒与文学的自觉 (一)个体生命与思想的觉醒(文学自觉的前提) 动乱的社会现实既对人的生命形成严重的压抑和摧残,又促使人们认真严肃地反思生命的价值;在玄学盛行的风气中追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重视心灵的超越与解放,成为时代的总体倾向。 ? “魏晋南朝三百年学术思想,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个人自我觉醒是已。” --钱穆《国学概论》 (二)文学创作的自觉 文学走出了经学附庸的境地,转向了独立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诗歌、散文、辞赋、小说、文论等众多空间都获得空前的硕果。 ? “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而已集》) 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并出现了专职的文学家。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并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以气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