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网络高速铁路覆盖技术要求内容.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G网络高速铁路覆盖技术要求 2014年03月 目录 4G高铁组网技术要求 4G高铁组网关键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规划指标 RSRP (95%概率) 沿线: 宏基站:覆盖指标为-113dBm 隧道:(泄漏电缆)覆盖指标为-113dBm 车站: 一般区域覆盖指标为-105dBm 业务量需求高的区域覆盖指标为-95dBm RS-SINR (95%概率) 沿线:宏基站、隧道(泄漏电缆)覆盖指标为-3dB 车站:一般区域覆盖指标为6dB,业务量需求高的区域覆盖指标为9dB。 下行边缘用户速率指标(CDF 95%) 1 Mbps(50RB) 注: 高铁规划指标以车内接收信号为参考值,已经将车体穿透损耗考虑到车内接收电平要求中。 4G一期工程室外连续覆盖以道路测试信号作为参考值,以F频段为例,考虑13dB建筑物穿透损耗,室外道路接收信号强度要求为-100dBm。 二者均以最低接收门限-113dBm为基础,指标体系上是完全一致的。 组网方式 公网覆盖方案: 将高速铁路覆盖与周边区域统一考虑,采用常规宏蜂窝组网方式进行覆盖。 专网覆盖方案: 针对高速铁路特定的组网需求,主要为满足高速铁路覆盖需求建设的专用网络。 相对于公网方案,专网方案在频率、设备、功能、参数配置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主要特性如下: 优先选择低频段频率提升覆盖能力,降低站址建设要求。 优先采用专用频率,不具备专有频率条件下应尽量规避公网的同频干扰。 频率配置 主设备主要采用两通道分布式基站设备 利用小区合并功能扩大单小区覆盖范围 天线选用窄波束、高增益定向天线 设备配置 配置高速移动功能。 配置小区合并功能。 功能配置 简化系统广播信息,缩短获取小区信息的时间 优化重选、切换控制参数,加快重选、切换速度。 通过频率优先级设置、基于负荷的切换机制等保证专网覆盖质量。 参数配置 组网方式 公网组网 专网组网 方案描述 兼顾高铁及周边区域覆盖,与周边宏站统一规划 只覆盖高铁线路,且避免吸收周边区域业务。 覆盖区域 覆盖区域广,高速铁路和铁路附近区域均需覆盖 只覆盖高速铁路带状区域和出入口 业务量需求 业务需求量高 同时满足列车及周边用户需求,可能导致高铁用户容量受限 只满足列车上用户的高铁用户业务需求,业务量需求较低 网络性能 需要兼顾高铁与周边区域用户,无法针对高铁的带状高速覆盖进行专门优化,沿线性能较差。 专网可以与公网使用异频组网方式,且仅针对高铁拥护进行优化配置,网络性能更优。 邻区设置 邻区关系复杂 覆盖铁路的小区邻区关系较多,易引起误切换,影响网络性能。 只在车站区域设立专网与公网的出入口 网络优化 干扰情况复杂,网络优化困难。 网络参数设置需兼顾高速、低速用户,工程参数设置和系统参数配置等较难兼顾。 可根据专网用户的特定需求,独立进行优化,保障高速用户性能。 工程成本 可充分利用公网已有资源且同时兼顾高铁及周边区域覆盖,建设成本低,进度快。 需要独立的设备及站点,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高速铁路覆盖原则上采用专网方式,并通过精细规划、精确建设保证专网信号在线路区域的主导地位。 在高铁低速运行且专网建设质量难以保证的区域可以局部采用公网建设方式。 高速移动性能影响 其中 为车速, 为光速, 为工作频率; 多普勒效应:列车高速运动将会导致接收端接收信号频率发生变化。频率的变化将降低接收机的解调性能 频繁切换:列车高速移动将在短时间内穿越多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引起频繁的小区间切换 高速移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及频繁切换,对于高铁网络建设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多普勒频移计算方法: 由于高铁列车的穿透损耗,为满足覆盖设计目标单RRU覆盖范围不会太大 若在无多RRU小区合并的情况下,假设列车以300km/h运行,则列车每12秒左右将进行一次小区间切换,频繁的小区切换将极大降低网络的性能。 移动速度(km/h) 1.9G 2.6G 上行频偏(Hz) 下行频偏(Hz) 上行频偏 (Hz) 下行频偏(Hz) 120 422 211 578 289 300 1056 528 1446 723 350 1232 616 1686 843 LTE系统设计的频偏能力 3GPP规范已考虑对较大多普勒频偏的容忍能力,其中: 系统侧 OFDM系统子载波间隔的选择取决于频谱效率和抗频偏能力的折中。在保持足够抗频偏能力的条件下采用尽可能小的子载波间隔。 为将多普勒频移影响降低到足够低的水平,应该将子载波间隔设置在11kHz以上。仿真表明,在3GPP规范子载波间隔15KHz设置下,在350km/h移动速度下的系统吞吐量只比30km/h下的系统吞吐量略微下降。 终端侧 在高铁场景,如发生重选,切换,列车加减速,高速通过站点抱杆等,都会发生频偏突变,需要终端能够及时调整,跟踪上频偏的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