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栽培的环境特点及调节控制技术培训课程.ppt

设施栽培的环境特点及调节控制技术培训课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设施湿度环境的调节控制 病菌虫卵多 病菌虫卵少 气体条件 生物条件 营养条件 (一)设施土壤环境特点 淋溶各种成分 聚积各种成分 设施土壤(聚积型) 水分蒸发 露地土壤(淋溶型) 降雨 气体条件 生物条件 营养条件 土壤环境调节措施 减轻或防止盐害的方法 设施内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对盐分的缓冲能力;根据蔬菜种类进行配方施肥,避免超量施肥,增加土壤盐溶液浓度;土壤深耕,改进理化性质;地膜覆盖,防止水分大量蒸发,表土积盐;设施闲置季节土壤大量灌水洗盐等。 解决连作障碍的方法 轮作;土壤消毒,可以采用40﹪的福尔马林50~100倍液消 毒或高温消毒等方法,杀灭土壤中残留的有害物质;换土,是改善设施土壤环境最有效的办法,但是劳动强度大;嫁接育苗,利用砧木的抗病性,抑制土传蔬菜病害的发生等。 设施环境特 点及调控 (二)设施土壤环境调节控制 (二)设施土壤环境调节控制 改善土壤的气体环境 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合理灌水防板结。 土壤消毒,改善生物环境 改进栽培措施,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合理施肥 洗  盐 地面覆盖 生物除盐 土壤耕作 五、气 体 (一)设施气体环境特点 (二)设施气体环境的调节控制 (一)设施气体环境特点 有害气体 CO2 (二)设施气体环境的调节控制 增施CO2气肥 预防有害气体的产生 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深施; 化肥要随水冲施或埋施; 避免使用挥发性强的氮素化肥; 选用无毒的蔬菜专用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 设施内不堆放陈旧塑料制品及农药、化肥等; 冬季加温时严禁漏烟; 一旦发生气害,加大通风,不要滥施农药化肥。 土壤气体条件及其调控 1. 作物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生理效应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其浓度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速率,各种作物对二氧化碳存在补偿点和饱和点。 补偿点:在一定条件下,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吸收量与呼吸释放量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即为补偿点 饱和点: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当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大最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即为其饱和点 超过饱和点,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时光合强度有降低的趋势 CO2浓度 光合作用速率 0 CO2饱和点 CO2偿点 图1 作物光合作用速率与 环境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不同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在自己的二氧化碳补偿点和饱和点之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碳3作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一般为30~90μl·L-1 饱和点一般为1000~1500μl·L-1 碳4作物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一般为0~10μl·L-1 饱和点一般为2000μl·L-1左右 (一)设施内CO2来源: 1.自然界大气中固有CO2,浓度为0.03%(300ppm) 2.作物呼吸放出CO2 3.土壤微生物活动,分解有机物放出CO2 4.加温温室内燃烧煤炭、柴草等放出CO2 一、设施内二氧化碳气体状况及其调控 (二)设施内CO2浓度变化规律: 夜间CO2浓度高于外界,而白天由于作物的光合作用,CO2浓度较外界低。晴天低于阴天,白天低于夜间。 CO2在设施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温室中二氧化碳浓的度日变化:由于温室的密闭特点,夜间作物呼吸、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二氧化碳不断积累,到早晨揭苫之前达到最大浓度,一般超过1000μl·L-1。揭苫之后,随光温条件的改善,光合作用不断增强,二氧化浓度迅速降低,揭苫2个小时后浓度开始低于外界,通风前降至一日中最低。通风后外界二氧化碳进入温室,但是进入的量有限,直到下午4:00左右,温室中的浓度低于外界,4:00之后随着光照的减弱和温度的降低,光合作用速率随之减弱,二氧化碳浓度开始回升。盖苫后及前半夜室内温度较高,作物和土壤呼吸旺盛,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较快,至次日又达到一日中最高。晴天下午通风口关闭过早,因作物仍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会再度降低。 (三)设施内CO2浓度的影响因素: 1.太阳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也影响CO2浓度,晴天CO2浓度低于阴天,白天低于夜间。 2.设施内温度变化 3.设施类型、结构、面积、空间大小。 4.设施内通风换气方法及时间长短。 5.栽培床内有机质含量。 6.设施内作物种类、生育时期。 1、作物光合作用最适CO2浓度: 多次研究认为:1500—3000 ppm为作物生育适宜CO2浓度,但达到此浓度成本很高,从经济效益和设施结构考虑,600—1000 ppm也可取得良好效果。 (四)、设施内CO2浓度调控 2、CO2施用量: 由保护地大小、CO2设定浓度、设施换气率、作物CO2吸收量、床面CO2发生量而定。 CO2施用量=[设施容积(m3)÷栽培

文档评论(0)

爱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