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调适教师心理压力宜宾县研培中心 曾方教 师 心 理 健 康 扫 描——现状与思考一、教师的心理重负:不容回避的现实1、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 2、辽宁: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前不久对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1.23%, 80%左右属于班主任。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从调查数据看,班主任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高。 3、广州: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 4、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5、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6、哈尔滨:李家强等对哈尔滨市属的5所中小学一百多名中青年教师的调查结果是:有39.5%的教师感觉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压力较大,总有紧迫感;不知道教育部在2002年8月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教师竟占51.9%;有79. 1%的教师认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意义重大。(李家强.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中国健康教育)7、据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所做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被调查教师中有82.2%的教师感觉压力大,只有28.8%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 。 新华社专电日本文部科学省一项统计数据显示: 2004年日本全国92.16万名教师中,因病停职人数达到有史以来最多的6308人。其中56.4%(3559人)的停职原因是精神性疾病。 教师因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1)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2)有些心理不健康教师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 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孤僻、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 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 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 据我们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2000年): 4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讥笑学生的过失,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 据北师大王辉(2001年)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30%以上。 调查表明 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华东师范大学博导熊川武在上海乐平中学调查,问学生:“你喜欢的老师有几位?”52%的学生回答只有2位以下;问“你不喜欢的老师有几位?”31%的学生称有3位以上;问不喜欢功课的原因? “因为不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中国教育报》1997年7月16日报道,某大学对20所中学的师生作一次调查,“你爱你的学生吗?”10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你的老师爱你吗?”只有10%的学生说感受到老师爱自己。《青年报》1997年4月16日调查表明:有60%的教师说爱自己的学生,而感受到老师爱的只有5.6%。 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差? 校园里 我们会听到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 “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 “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 “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 “我看你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我要是你,早就不活了!”引人深思的留言条:“老师,我们真心地求求您,放过我们吧,我们实在是受不了了,您难道舍得别人也这样惩罚您的孩子吗?我们走了,看您今后还罚谁?”? (“错一罚十” 造成“厌学”“出走”“退缩” “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