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高考语文押题卷(三).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胜教肓 优胜教育2016年高考押题卷 (北京卷)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3题。 【材料一】 清明节 “清明节”拥有自然科学和民俗学的双重身份:既是天文学上的重要时间节点一一节气, 又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24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 气。一年中,以立春为 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每一个时间节点与地球在绕日轨道上 的特定位置相对应。 因赤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间存在夹角o地球在绕日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便有了四季更迭。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那天,被古人称为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影最短之 日则被称为 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春分、秋分正好将二至”平分。人们把一年从4个时间 节点再等分成为24个时间节点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千余年。现如今,在这24个节点中,既 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 “清明”从节气演变为兼有“节日”内涵的文化符号,并不偶然的,而是对寒食,上巳 二节吸纳融合的结果。 寒食节在清明前1天。据载,晋文公流亡多年复国后,论功行赏时竟遗忘功臣介子推, 待他想 时,介子推早己携母隐居绵山。于是文公焚山逼介子推露面,未料介子推“不受富 贵,志在清明”,宁肯抱树而死。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相沿成 俗,有了寒食一节。 杜甫诗句 “三月三 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中的“三月三”,是上巳节。汉代以前 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是修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写的就是 上巳节春浴的情形。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有“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之句。 说明当时上巳节已经与寒食、清明合在- 1.阅读材料一,找出能够统领其主要内容的语句。(3分) ◎丫£眺俅!1忧胜教育 2. 材料一最后两段所引用的文史材料,证明了什么观点? (3分) 3. 根据材料一及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判断下面“二十四节气歌”(节选)中,加点字分 别指的是什么节气? (3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飞题。 【材料二】 清明雨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直至明嘉靖年间, 还有游艺的相关记录。今人可从明《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十卷中管窥一二:“清明,苏堤一 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骡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随着时间 流逝,游艺渐次退出。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而“清明雨”也自然而 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场妇孺皆知的“清明雨”,正是以 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在追思先人的日子,“清明雨”不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 脉脉之雨,而是添人愁绪的凄凄切切之雨。南宋词人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就是千年来 清明气象的写照。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攀升到12°C以上,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已开 始从冬到春的转变。此时,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逐渐减弱,来自东南方海洋的暖空气 开始活跃北上。四月初的江南、华南上空,是冷暖空气往来频繁、势均力敌的相持区域,冷 暖空气在此交锋,因此这一带出现绵绵细雨便不足为奇。即使在“春雨贵如油”的广袤北方, 清明降雨也有一定概率。 清明之雨,使悲凉凄切的氛围更加浓重。从生理层面看,天气状况和人的情绪息息相关。 阴雨连绵之时,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减少,而甲状腺素和肾上 腺素可以促进神经兴奋和细胞代谢。因此,春光明媚常常使人精神振奋,露雨霏霏则令人忧 郁不悦。“清明雨”还在心理层面充满悲意。环境心理学认为,人和 “雨环境”之间的联系 并不仅仅是物质性,更有心理上的。换言之,人如何感知、想象和看待环境,反向决定着环 境对人的影响。心怀悲戚之人看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