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Antipyretic-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Drugs感冒常见感冒的症状?治疗药物有哪些?组成成份?(西药、中药)何种情况时考虑用解热药?特别是儿童教学要求掌握:本类药的共同作用;水杨酸类(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了解:本类药物作用与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的关系;其他类吲哚美辛、布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概述 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其中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发展简史1828年,柳树皮,有效的糖苷类(水杨苷),经水解氧化得水杨酸;1875年,发现水杨酸钠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 1898年,德国拜尔合成乙酰水杨酸(aspirin),开创NSAIDs发展的先河,1899年用于临床,一百多年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后,吡唑酮类、吲哚乙酸类、丙酸类和苯乙酸类等。共同的机制与药理作用解热作用镇痛作用抗炎作用其他作用膜磷脂NSAIDsCOXCOX-1和COX-2的特性 COX-1COX-2生成结构型(固有的)存在于正常组织中 (血管、胃、肾) 诱导型(需诱导产生),存在于受损伤的组织中功能生理学: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血小板聚集调节外周血管阻力调节肾血流量分布(稳定细胞功能、保护细胞)生成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起炎症。(具有强烈的致炎、致痛作用)COX-1COX-2如被抑制 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非选择性抑制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美洛昔康、保泰松、萘丁美酮选择性抑制剂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作用 对COX-1和COX-2作用的不同可能是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一致的原理: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的不良反应就越大;对COX-2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效果就越显著。 机 体细胞因子(IL-1、IL-6、TNF等)释放解热镇痛药(一)下丘脑PG的合成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体温升高(发热)一、解热作用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作用特点: 仅使高热体温降至正常,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抑制环加氧酶抑制PGs的合成和释放解热镇痛药与氯丙嗪降温作用比较NSAIDs氯丙嗪解热效应抑制体温调节作用机制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低温环境:降温(可降发热、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显著)高温环境:升温特点只降发热体温不降正常体温用途人工冬眠疗法(降温)治疗发热 二、镇痛作用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解热镇痛药致痛物质的生成和释放(—)PG组织胺、缓激肽(PGE1、PGE2、PGF2α)致痛痛觉增敏致痛感觉神经末梢 致 痛作用特点:主要作用部位在外周;适用于中等程度的疼痛:如牙痛、头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以及痛经等慢性钝痛; 无欣快现象,无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镇痛作用比较吗啡阿司匹林作用部位中枢外周(主)作用机制激动阿片受体抑制环氧酶,使PG合成减少镇痛特点强大,伴有镇静及欣快感中等,无镇静及欣快感适应证用其他药无效的急性锐痛慢性钝痛不良反应易依赖,抑制呼吸无依赖性及呼吸抑制协同作用三、抗炎作用非特异性致炎物质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PG合成增加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痛觉增敏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作用特点:有消炎、抗风湿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确切(对乙酰氨基酚除外)。对症治疗,无对因治疗(即:缓解症状,但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或并发症的发生)。4、其他作用:可抑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烷素A2(TXA2)形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有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 机制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有关。 常见不良反应 : 包括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反应等。1、按化学结构分:水杨酸类苯胺类吲哚类其他类2、按药物对环氧酶作用的选择性分类:非选择性COX抑制药选择性COX-2抑制药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 acetylsalicylic acid) ——代表药物水杨酸类主要有: 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等。水杨酸钠因刺激性太大,仅供外用。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弱有机酸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肝脏代谢以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肾脏排出 小剂量——一级动力学消除 大剂量——零级动力学消除 pH影响排泄:碱性尿液85%,酸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