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飞来峡一中 黄玉华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动力来源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一.近代交通工具1——轮船明轮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一.近代交通工具2——火车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马拉的车厢——电影片段.avi马拉的火车车厢马拉的车厢——电影片段.avi——马拉的车厢——电影片段.avi电影片段 夫地方之有铁路,譬如人身血脉流通,手足灵捷……其未建铁路者,则入风痹之人,半体不遂,举动不灵,横逆之来,无可相助,亦惟任其侮辱而莫之御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七嘴八舌齐讨论1.“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上述现代谚语,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A.大大提高了出行速度;B.促进了商品的流通;C.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说说现代出现的新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地铁 高铁 磁悬浮列车二.通讯方式的变化想一想:古代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电 报 机想一想:19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或影响?(商业、新闻、家庭联系等)三.照相技术和电影的传入1.照相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早期的照相机2.电影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渔光曲》动脑筋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对人们的生活的产生了哪些影响?记录历史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四.近代报刊和出版机构中国近代百科全书 《申 报》举出下列各时期创办的报刊名称宣传的思想出版的报刊时间《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运动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思想《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每周评论》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期的商务印书馆中国近代历史最长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五.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无声.mpg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辛亥革命愚昧落后1.从“头”开始——剪辫子近代男子发式民国女子一字式前刘海短发2.嘴上的变化——改称呼取消“老爷”和“大人”,改口称“君”和“先生”3.身上的变化——易服饰4.手中的变化——变礼仪5.脚的变化——废缠足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剪发辫社会习俗的变化改称呼 易服饰变礼仪废缠足 从这些变化体现民国初年的社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课文小结(快板表演)19世纪变化大,轮船火车跑天下。有线电报开始架,远隔千里能说话。文化生活也变化,照相电影和印刷。上海《申报》最有名,商务印书规模大。民国政府始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剪辫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取消“老爷”和“大人”,改口称“君”和“先生”。社会习俗趋平等,文明发展向前进。一分为二正确看待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一.变化有限:1.轮船出现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2.铁路数量少。3.电影、报纸在城市才能看到。4.照相属于有钱人。5.传统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改变。一分为二:评价中国近代社会变化二.生命力无限:它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正发生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它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趋势,代表了人类历史先进的发展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课堂小测一.选择1. 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 ①轮船、火车 ②电报、电话 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 ④三跪九叩之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③④ D.①②④A2.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给谈生意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京师 大学堂读书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C3. 1913年,实业家张謇的大生纱厂要了解江汉平原的棉花等级、棉花价格等相关信息,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轮船到湖北实地考察 B.在《申报》刊登有关广告C.拍电报了解行情 D.邮寄信件了解行情C4.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A.在城市看电影 B.有钱人家拍照片 C.市民穿新式礼服 D.成年男子留长辫D5.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B(二)非选择题同学们开展“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历史探究学习,有两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