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精彩教学片断与反思(含试卷).pdf

《认识负数》精彩教学片断与反思(含试卷).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负数》精彩教学片断与反思 教学片断: (1) 师出示:四个城市气温图:哈尔滨:-15~3°C北京:-5~5°C上海:0~8°C 海口: 12~20°C 师:有负数吗?读出来。北京-5°C和5°C 一样吗? 零上的温度用什么表示?零下的温度用什么表示? 0呢? 师:0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2) 温度计。(教具:表示水银的位置可挪动) 师:每格代表1C,请生拔出5°CO 拔-5°C。为什么拔不出来? 要先找到什么温度? 生:先找到0°C,这是分界点。 师:将温度计上的数揭开,越往上温度就越…… 生:高。 师:再拿一个温度计请该生再拔-5°Co 拔 T5C。 比较两个温度(-5笆和-15°C)哪个更冷?怎么能说明-15°C比-5°C更冷了? 生:温度计上有表示。 生:-15°C在-5°C下面。 师: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告诉我T5C时的感觉。 我国新疆地区最冷时温度达到-40°C,大概在温度计的哪儿? 生:比划。 师:你能说几个正数和负数吗? 生:-10、-11。 师:一对一对说。 生 :+10、-20o 师:说得完吗?用省略号表示。 所有正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 所有负数和0比,有什么关系?(板书:负数lt;01t;正数) 用一个圈把所有正数圈出来,用一个圈把所有的负数圈出来。 学生圈出了板书的正数和负数。 生:不同意,因为还有很多正、负数。要把省略号圈进去。 师:0,正数不要,负数不要。怎么办? 生:0是分界点。 六人小组讨论:0算正数吗?算负数吗? 学生汇报 生1: 0算是自然数。 生2: 0是正负数。 生3:它一个不是,是特殊的数。 师:正数比0 (大)负数比0 (小)0比0小吗?(0不是)0既不是 正数,也不是负数。是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案例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数学是生活所需,实际所需,从而产生 要学数学,要学有用的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反映数学的价值观 而设计的,我觉得数学教学要超越生活,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与现实的 生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高度严密的学科。当数学 教学找到了与生活的连接点,把数学现象规律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时,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变的“通俗易懂” 了。如本案例教学中从温度计认识与动手 操作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了各地的温度情况,接着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上的0 刻度,然后进行0上和0下的温度读数教学。充分体现由整体认识到局部探索 的教学策略,有效的突破了学生认识与探索的难点。总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 抽象地认识负数,进一步体验到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今天上了第二节课,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更深了一点,第二节课与第一节课的区 别应该在于,第一节课中有比较明确的“0,正负表示的量相对较固定,而第 二节课的“0”可能并不确定,同时正负表示的量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向东 走为正,也可以规定向西走为正,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并学会 辩证地看待问题,只有在准确理解正负的相对关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运用。因 此在课始又强调了 “零度”、“海拔”等。还有特别重要的0。不论是数轴上的 0还是温度计上的0,甚至是海拔上的“0”,都要让学生充分理解0是正数和负 数的分界线.这样学生才不至于犯错。 在教学中有这个一节细节,练习一第10题,表示上下车人数时,有学生回 答,上车+8人,下车-3人,是否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正负数表示的意义呢? +8的正实际上就表示了上车的意思,他们理解了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 首先让他们观察哪些数据表示上车人数,哪些表示下车人数,再让他们说说怎 么看出来的,结果细心的学生发现起点站+21人肯定是上车的,终点站-21人肯 定是下车的,得出了正数表示上车的人数,负数表示下车的人数,这样再做下 面的题目就会好一点。从后面的效果来看还可以。 另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学生的负担越减越重,是否也与数学课堂中其他的 知识太多有关?例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