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2.数字地球的作用:;(1)让生活更惬意;矿石资源分布;;世界数字图书馆;让生活更惬意;(2)打造“高科技农业”;Satellite image and derived soils map of Motueka River catchment, New Zealand;植物水分含量
叶绿素含量
;(3)出行更便利;汽车导航仪;;(4)巩固国防;;;3.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及其支撑技术;构筑数字地球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关键技术--;(2)分布式大规模存储;(3)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IKONOS
4m;(4)虚拟现实技术 ;;(5)元数据 ;二、数字水利; 水利政务、防汛减灾、水资源监控调度、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型灌区的综合管理等都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我们把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和改造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数字水利。;水利部在“十五”期间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全国各大流域机构都将全面建成以‘3S’技术为基础、以大型数据库为支撑的‘数字化流域’,进而形成全行业的水利信息公用平台和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规划的9个大型应用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全行业实现水利信息化。”;;数字水利;数字水利;三、3S技术的水利应用;;;;2.水资源水环境调查;3.土地资源调查;遥感可见光波段反映出的植被变化情况;4.工程规划与管理;5.防洪减灾及业务运行;6.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7.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及跨流域调水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与综合评价;四、应用实例分析:;实例一、防洪减灾1. 洪灾损失;2.治理的手段
工程措施主要有:
疏
防
拦
排
退
;非工程措施主要有:;可供水利部门使用的微波通信干线已达15000km,微波站有500个。
在灾情方面也充分发挥了遥感、GIS、GPS等高新技术进行监测与评估。利用洪水预报预警系统进行洪峰流量、洪峰水位、洪量、历时、洪水到达时间等洪水特征的预报。;在此基础上,对各种调度预案,利用基于GIS的数据库进行洪水演进和灾情评估,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决策后又基于GIS作出抢险物资及居民避??迁安最佳输运路线的方案。
在灾情发生后,利用遥感进行动态监测、后续降雨及水情的预报、救灾物质输运路线的确定等等,也都是系统能发挥的作用。
;(2)雨情监测:;(3)洪涝灾害灾情监测及评估;洪水的遥感监测在五级平台上进行:气象卫星、星载SAR 、机载SAR、中分辨率的MODIS卫星直升机。地面的水文、水位站的水情信息予以配合。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气象卫星的宏观和动态监测,它在北京、广州和乌鲁木齐设立了三个接收站。数字图像通过通信卫星传往北京,在校正后镶嵌成覆盖全国的图像。
汛期在天气状况允许条件下每天监测一次,资料接收后2h提供水灾区域监测图和灾情粗评估报告。;2)洪涝灾害灾情评估方法和手段;a.灾前评估方法;b.灾中评估方法;c.灾后评估方法;实例二“3S”技术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迅速获得广大地区全面、客观、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以往传统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可以克服传统手段高投入、长周期、低效率的缺点,快速准确地进行区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调查,提供快捷、全面、准确、宏观的生态环境本底资料,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土地利用状况分析;2. 生态环境变迁分析;3.生态耗水(需水)分析;4. 根据遥感资料推求作物需水量;Evapotranspiration using SEBAL algorithm: August 1999
Overlaid on AVHRR image at 1.1 km resolution;二、GIS技术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生态需水计算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评价管理信息系统
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实例三、旱情监测;一、基本概念;(二)影响干旱的主要因素
在水供需关系中包含了供和需两个方面:
一方面天然降水、蒸发、汇流、循环等供方因素;
另一方面是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具体反映在不同的工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城镇化建设进程、人口增长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所具备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因子。
区域干旱事件的发生,它的历史演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是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旱情和旱灾定义
旱情和旱灾是描述农业干旱及其灾害的两个基本概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参加欢乐购物活动》教案及反思.pdf VIP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教案.doc VIP
- 【生物】免疫与免疫规划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pptx VIP
- 2024版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 .pdf VIP
- 绿色食品 东乡贡羊肉分割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暨PCB百强排行榜.docx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2年新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pdf VIP
- 2025年最新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