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微  生  物**
——是肉眼难以看清的各类生物的总称。
(一般体形在0.1毫米以下的小生物。)
2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建立
一、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17世纪  列文·虎克(荷兰)
1674年他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细菌,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3
二、主要科学家:
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
德国细菌学家:科赫
19世纪中期后,微生物学的建立
4
1.巴斯德的重要成就:
A.研究清楚了微生物发酵过程;
B.发明“巴氏消毒法”:ⅣP5
加热到62℃,保持30min ,杀死有害微生物。用于牛奶、奶酪、啤酒等消毒。
C.提出“微生物致病论”。
D.研究新的治病法——免疫法,发明了炭疽病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5
E.设计了曲颈瓶实验: ⅣP5图
*否定了“自然发生说”的
*证明只有在活细菌存在条件下才能繁殖出新的细菌
**自然发生说:
生物体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6
实验过程:P5
A瓶:煮沸的肉汤几天后仍保持澄清
B瓶:未煮沸的肉汤几天后变混浊
A瓶去除曲颈玻璃管后:肉汤变混浊
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导测》P206综合题/2
7
**2.科赫的主要成就:(补充)
第一次发现分离出伤寒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结核病细菌;
第一次发现了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
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病;
发明了蒸汽灭菌法。
制定科赫法则: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的严格准则
创立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种法。
8
**原核生物类群
     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蓝细菌)等
**真核生物类群
   真菌(酵母菌、霉菌、蕈)
   原生生物(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黏菌)
**非细胞生物类群
      病毒
第二节  微生物类群
9
(一)原核生物类群
包括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共同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含DNA,无染色体)、核糖体——唯一细胞器
10
1.细菌
 *形态——球菌、杆菌、螺菌
 *(广义的细菌范畴包括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1)真细菌
    ——生活在通常环境条件下
11
细菌的三种主要形态
12
a.特殊结构:
①质粒(小型环状DNA分子)——其上含有一些抗性基因
②鞭毛:运动(某些细菌)
*③细胞壁成分:粘肽(肽聚糖)组成,青霉素抑制其合成
13
④芽孢:ⅣP10
   环境不利——菌体外形成厚荚膜——菌体成为休眠体,既是芽孢——条件适宜时萌发成一个细菌。
一般121℃,15min以上才能杀灭芽孢。
14
b.细菌的繁殖
一般为分裂繁殖——无丝分裂
细菌的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因无减数分裂,所以无基因重组;无染色体,故无染色体变异。
15
C.细菌在自然界的主要作用ⅣP10
  *分解者:大多数 (腐生细菌)
  *生产者:光合细菌、化能自养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消费者:寄生细菌(一般为致病菌) 
共生现象:如人体内的正常菌群的作用P10
16
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相有利,分开后两种或一种生物不能独立生存的现象。
根瘤菌是一种固氮菌
细菌在自然界氮循环中的作用ⅳP13
17
(2)古细菌:生活在极端环境条件下
A.与真细菌的不同
*细胞壁组成不同,青霉素不能抑制其合成。
*对抗菌素利福平不敏感,与真核细胞相似(利福平可抑制细菌RNA的合成)
*有些类群cell内的核酸、蛋白质耐高温。
18
B.典型代表
产甲烷菌:严格缺氧甚至高温环境
极端嗜热菌:热泉、海底活火山周围, 82℃ ~ 110℃,且耐高压
极端嗜盐菌:最适盐浓度3~4mol/L
嗜酸菌:最适PH0.7
ⅣP11~12
*其生存的极端环境与地球早期环境相似,因此古细菌在生物进化上有重要地位,是研究进化的好材料。
古细菌为何会引起高度关注?
*古细菌有耐热、耐酸、耐高渗种类,在生物工程上有潜在实用价值。
19
2.放线菌ⅣP11
——细菌范畴内的原核生物
细胞形态:分支状菌丝
繁殖:孢子繁殖
分布:主要在土壤,能产生抗生素
20
3.蓝细菌(蓝藻)
细胞质基质中含光合色素
代谢类型:自养需氧型
属于生产者
典型代表:颤藻
发菜:一种陆生的蓝藻
21
蓝细菌曾被称为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分布很广,含有叶绿素a,能够在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原核微生物。蓝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少数蓝细菌可形成孢子,孢子壁厚,能抵抗不良环境。由成串细胞连成丝状的蓝细菌,在细胞链断裂时形成的片段,称之为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蓝细菌有广泛的分布,从水生到陆生生态系统,从热带到南北极都有分布。它们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氮气的固定来提高稻田和其他土壤的肥力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