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管理(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的生产计划管理,始于1966年无线电工业公司和仪器仪表工业公司成立时。当时分别成立了计划科,配备了3人和5人负责生产计划管理工作。1967年所谓造反派夺权后,两个公司的计划科只分别剩下1人坚持工作。   1969年底两个公司合并后,青岛市无线电仪表局的计划科以原有的2人为基础组建了新的计划科,1972年10月增加1名统计员,1976年12月增加1名调度员,1985年又增加1名统计员,至此计划科增至5人,负责全系统生产管理工作。   1986年3月,在公司机构改革中,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的计划科更名为经济计划科。同时,将工艺设备、安全生产划归经济计划科管理,人员增至8人。1987年,经济计划科更名为经济计划处。   1966~1980年,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是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的。根据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编制下达本系统各企业的年、季、月生产计划,并负责检查执行情况,向上级报告执行结果。这期间,先后编制了电子仪表工业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作为中期发展规划。这四个五年计划的奋斗目标和实际执行情况,计划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 000万元,15000万元,35000万元,130000万元。第四、五、六个五年计划的实际完成分别为6828万元、16325万元、43785万元。比计划增长13.8%、12.16%、25.1%。“七五”期间,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472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青岛市电子仪表工业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在国家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方针指导下,逐步由单纯采用行政手段转变为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相配合。编制生产计划,由单纯的接受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比例。“六五”期间,指令性计划从1980年的23大类、254个品种,逐步缩小到1985年的10大类、45个品种。1987年进一步减少到只有雷达和出口的电度表、压力表、拉杆天线4个品种。工业总产值指令性计划所占比例逐年缩小,1980~1987年分别为75%、53%、47%、32%、20%、8.5%、4%、3%,大多为指导性计划,到1987年,市场调节产品所占比例已达10%左右。   生产计划管理,从1984年起增加了横向经济联合管理工作,先后采取了先内后外进行联合,工艺相近发挥优势进行联合,由一般协作关系因势利导进行联合,定点加工进行升级联合,扬长避短发挥设备潜力进行联合等多种形式。到1987年,共计指导实现省内外联合项目11项。其中,有黄岛制线厂与部属769厂的联合,半导体器件三厂与辽宁铁道学会、沈阳铁路信号工厂和核工业部第五研究所的联合,电子元件三厂、空调设备仪器厂、无线电二厂分别与惜福镇镇办工业的联合;电子元件三厂与胶县城关元件厂的联合,青岛微电机厂与黄岛微电机分厂的联合,电子研究所与青岛机床厂的联合等;此外,还与全市六县(市)一区的一些企业进行了部分零部件加工的松散联合。经过联合增强了企业活力,挽救了面临困境的企业,推动了生产的发展。1988年,还组织实现了青岛电视机厂兼并青岛无线电厂,青岛电子元件一厂兼并青岛电位器厂。

文档评论(0)

德鲁克管理课堂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品牌创新营销实战者,管理咨询领域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