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I;;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 说理文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论语》的语录体与政论文;;;;《论语》主题选读一:好学;;;;;《论语》选读二:内省;;钱穆先生谈读《论语》,切中教材教学弱项,而通于自我读书之根本;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们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尽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 ;程子语:
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在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 ;第三节 《老子》的韵???结合体与哲理诗;2、时间:战国初
3、性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
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
一言以蔽之曰法自然
4、版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帛书甲乙本(顺序)、包山楚简本。
5、结构:
1-37章:道经
38-81章:德经;;6、《老子》韵散结合体的特点:
(1)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表述形式,具有诗歌的节奏和情感特质,理含于情,深刻动人。
朱谦之《老子校释》附《老子韵例》:
余以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学诗也。既曰诗,即必可以歌,可以诵;其疾徐之节,清浊之和,虽不必尽同于三百篇,而或韵或否,则固有合于诗之例焉无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章一)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章九)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章十八)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章三十);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章三十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章五十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章八十一) ;(2)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微之哲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章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章八)
治大国若烹小鲜。(章六十)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章七十七);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章二十三)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章二十六)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章三十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章二十八);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章十五) ;(3)正言若反:正面的、肯定的言辞判断中包含着反面的、否定的要素,反之亦然。 paradox悖论修辞术、oxymoron矛盾修辞术的使用。(参看《管锥编》第二册p463)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章四十一)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章四十五);另一种形态是: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以及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