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微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这个单词是一个新创造的组合词,由生物(bio)和多样性(diversity)组合而成。biological diversity由托马斯·拉夫卓伊(Thomas Lovejoy)于1980年提出,而biodiversity则由昆虫学家威尔逊(E. O. Wilson)于1986年在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举办的首次美国生物多样性论坛报告中提出。
微生物多样性(Microbial Diversity)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微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态环境总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Microbial ecosystem diversity);1.3 微生物多样性表现形式;-cell shapes: rods, cocci, spirals, filaments,amorphous, star-shaped, squares,……
-cell organization: multicellular from pairs and tetrads to filaments, sheets, rosettes, microbial mats,……
-cells size: average 1 to 5 microns range 0.1 to 660 microns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 giant sulfur bacteruim in Namibian sediments);;Dimensions of some bacteria;Chemotrophs:energy is obtained from chemicals
lithotrophs: inorganic chemicals (sulfur, iron, hydrogen)
-autotrophs: carbon is obtained by fixing CO2 (sulfur-reducing Archaea, methanogens)
-heterotrophs: carbon is obtained from organic compounds (sulfur-reducing Archaea)
organotrophs and heterotrophs: carbon and energy are obtained from organic chemicals (heterotrophs, E.coli, pathogens);Ecological diversity;1.4 微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Drive factors);Diversity arises from the balance between speciation and extinction rates. ;1.5 微生物多样性价值;Estimates of biodiversity are problematic;;;;传统平板培养方法(traditional culture-dependent methods)
群落水平生理学方法(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CLPP)
生物标记法(Biomakers)
分子微生物学方法(Molecular microbial diversity );传统培养分离方法是将定量样品接种于培养基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定的时间,然后对生长的菌落计数和计算含量,并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构造,结合培养分离过程生理生化特性的观察鉴定种属分类特性。培养分离方法采用配比简单的营养基质和固定的培养温度,还忽略了气候变化和生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人工环境与原生境的偏差使得可培养的种类大大减少(仅占环境微生物总数的0.1%~10%)。而且,此方法繁琐耗时,不能用于监测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该方法最初由美国的BIOLOG公司于1989年开发成功,最初应用于纯种微生物鉴定,至今已经能够鉴定包括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在内的2000多种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
这种方法是基于微生物群落对95种不同碳源的利用度来描述群落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其具体做法是:利用由95孔不同单一C源和1个对照孔组成的Biolog微平板系统,将土壤溶液接种到每一个微平板孔中,在一定的温育时间内,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单一C源利用程度和强度不一样而发生不同生化代谢反应,最终使得每一个孔的溶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颜色,微平板中每一孔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酶标仪测定和记录下来,这样便可得到土壤微生物特有的“代谢指纹”(Metabolic Fingerpr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