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文言句式学案(教师修订版)2.docVIP

2013届高考文言句式学案(教师修订版)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钟祥市实验中学中学2014届语文高考复习之文言文专题 PAGE 第PAGE 11页,共14页 第PAGE 11页,共14页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点,理解考纲。 掌握高考常考句式的理解和用法。 既能够判定其句式,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高考常考的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要求能既够推断其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 【学习难点】(1)判断句(2)被动句(3)倒装句(4)省略句(5)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 本专题共16课时。其中讲读课10节,练习课4节,讲评课2节。 三、【考纲解读】 考纲: 2013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句式”属于语法范畴。 (2)“不同的用法”指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这样一些相异的部分。 (1)“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结构。 (2)“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非常灵活,一个词往往会有多种词性,有的词还会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活用。活用形式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四、【考情分析】 1、考查重点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和文言文固定结构。 2、纵观近几年来的文言句式的考查,虽然目前直接考查本考点的命题较少,但本考点却更多的以隐蔽的形式渗透到其他题型当中,特别是分值日益增长的文言文翻译题中。各地高考题中,在很多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要求里,就直接指明了本考点为采分点。因此,本考点仍然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点之一。 3、题型:本考点的特点是运用性极强,单独设题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近年全国和各省市高考题中,只有北京、浙江、重庆、广东等在文言文考查中单独设置了本考点试题。但是只要读文言文,就不可能不碰到“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文言文词类活用”,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无论如何,高考都无法回避这个考点。 五、【真题体验】(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六、知识梳理  ☆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⑤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⑦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离骚者,犹离忧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如: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②粟者,民之所种。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如: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共有二十多个君王,没有一个是使信约明确而固定的。) ③莲,花之君子者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如: ①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②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 ④徒慕君之高义也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