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到“奉旨填词柳三变”,大家肯定都知道主人公就是柳永。那么这到底社怎么一回事呢?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ppt展示),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其实,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又名《甘州》唐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全词共有八小段音乐组成,所以叫八声,属慢词。) 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告诉我这首词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并找出贯穿全文的句子。 明确:1、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飘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苦闷,及思乡之情。2、“登高临远”这是全篇的背景。上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下片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想。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幅傍晚时分的秋雨图。 这里的“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来形容,可以看出这秋雨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明确:两个词都说明了雨势急骤,雨势之大,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 “洗”字精炼传神,它的存在又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呢? 明确:由“清”字可见,这秋是因为被“洗”了,所以才给人一种清朗洁净之感。(我们都知道,秋哪里是可以洗的啊,词人这样说,只不过给这秋和雨一种生动真切的感觉罢了) 开头两句,以“对”字领起,总写暮秋傍晚雨景。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洗”字,描摹出秋天雨后天空清朗的状态。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接三句以“渐”字领起,具体写雨后暮景。 霜风凄冷:使游子觉得寒风渐冷渐急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所见之景一片凄凉 (这时让我们感到整个江天、关河、冷雨、霜风都集于“当楼”,从而感受到诗人难以形容的羁旅愁思) 江山是冷落的,而词人所在的楼,则被即将西沉的太阳照着,所用的词语让人感觉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凄凉。 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却发现——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由仰视到俯视 ,一片凋落之景,这时作者由苍莽悲壮转入细致沉思。叹息美好的景物随时间流逝都消歇了。) 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 红:花;翠:叶 借代:以特征带整体,或者以局部代整体 温庭筠的《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以帆代船。 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红衰翠减”和“绿肥红瘦”, 前者是秋天,一派萧瑟之景,而后者是春末夏初之景,虽然红花枯萎,然而绿叶繁盛,依旧生意盎然。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惟”字,剔除了“红衰翠减”的花木,同时也剔除了登高临远的主人公,而徒留长江之水。古人喜欢用流水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的消失。这里其实就是以流水东逝比喻时间的流逝,寄托了词人年华虚度,功名无成之痛。 江水本不能语,而柳永写其“无语”好像是它原本能语,只是现在承载太多,已无处可说,已不知从何说起,唯有默默东流。其实长江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吧?也就是说作者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吧。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词以一“对”字领起,先描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再作气氛渲染; “红衰翠减”,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