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讲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7 -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课讲稿 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复习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请大家打开课本,并准备好纸、笔等文具。 读了这个单元的课文,大家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有一种血脉贲bēn张、激情满怀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大声念出三篇课文的题目:《七律 长征》、《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其实,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通俗点儿说,就是非常大气。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叫七律。请看: (PPT 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这首诗全诗正文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配乐《十送红军》) (PPT 2):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全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中心句,选取了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等五个典型事例,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毛主席和广大红军将士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只不过是跳跃着的“细浪”而已,而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不过像流动着的泥球罢了。湍急的金沙江水将岸边的云崖也拍击得似乎发热了,但更热的是红军将士的心。红军妙计渡江,不费一枪一弹,自然喜笑颜开。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被敌人拆得只剩铁索,英勇的十七勇士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从铁索上边垫木板,边爬过去,多么惊险,多么悲壮!他们的壮举使得红军绝处逢生。水急,桥险,敌凶,怎不让人觉得“寒”呢?一“暖”一“寒”恰是红军心灵的写照。 让我们一起背好这首诗。(配乐《十送红军》背诵) 红军长征途中历尽艰难险阻,当红军进入贵州时,只不过三万多人,面对着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主席运筹帷幄,妙计迭出,四渡赤水、两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运用了声东击西、围城打援、暗度陈仓等等妙计,硬是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钻出来,从此脱离了敌人的追逐,走上了胜利的大道。 请欣赏《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将语文书翻到第128页。(播放音乐)同学们可以跟着唱,也可以跟着读。 1935年10月,红军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最后一股堵截的敌人。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不顾疲劳,战斗胜利的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毛主席站在山顶,不禁心潮起伏,文思如泉。于是创作了一首《清平乐 六盘山》:(配乐朗读) (PPT 3):清平月 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fù住苍龙? 描写红军长征的影视作品很多,如电视剧《长征》、电影《飞夺泸定桥》、《我的长征》等等。我们还读过如《金色的鱼钩》、《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文章。希望同学们借助这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对长征有个全面深入地了解。 长征中最后一次大仗是谁指挥的呢?就是后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彭德怀,毛主席曾送了一首诗给他,内容是“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铁血将军也有柔情的一面。《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就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大黑骡子的浓浓深情,但为了战士,为了革命,他忍痛割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红军爬过雪山后,又走进了茫茫草地,这个草地可不是我们可以打两个滚儿,赛两趟跑的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遍布沼泽、隐藏泥潭、野草丛生、气候恶劣。那泥潭,那忽冷忽热、变幻莫测的天气,那剧烈的高原反应不知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 彭德怀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原因在第一节中已经做了交代。简单的说是为了生存。课文中说,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这告诉我们,部队已经面临断粮的危险。粮食已成为燃眉之急,需要当机立断采取有力措施。所以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这是人生存的本能。另外一个原因,是彭德怀是这支殿后部队的首长。他要为这只部队能否走出草地负责,为革命的未来负责。他说,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为此,牺牲自己心爱的坐骑是理所应当的。第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