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
?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贾曰:“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帝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以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有惭色,谓贾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败之国。”贾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称其书曰《新语》。
??????这段话记载了发生在汉初的一个重要事件,说明汉朝统治者在掌握全国政权之后,在思想理念和统治方式上开始发生了重要的“转型”。陆贾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你高祖皇帝以及“安得猛士兮受四方”的文臣武将统治集团,如今已经不是“革命党”了,而是“执政党”了。你必须转型了,否则,就会重蹈秦始皇的覆辙!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沉溺于“马上得天下”而洋洋自得的高帝,竟然“不怿”,也就是得意不起来了,而且“有惭色”,甚至指使陆贾完成新政权的理论建设。这个贾生果然拿出十二篇轰动高层的高论,编成了充斥着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理念的《新语》。而道家哲学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却是核心的理论基础。?
陆贾的《新语》决非泛论诗书,而是充分接受并发扬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并且有所发挥。黄老之学在陆贾那里,已经是道家为主,参揉法家和儒家,但对儒法均进行了改造。?
自陆贾理论奠基始,萧何、曹参等元老重臣均在实践中奉行黄老之术。萧何以清静无为的指导思想主持中央政府工作。刘邦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曹参为相国,惠帝时改为丞相。齐国规模很大,百废待兴,曹参召集数百名当时的精英征询意见,都不能使他满意。他以厚礼聘请精研黄老之学的胶西盖公,请教治理方略,盖公告之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的思想主张。曹参治理齐国9年,收到井然有序、安定和睦的效果。曹参接任萧何任汉朝相国之后,大政方针不变,两人均成为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相。
众所周知,文帝、景帝、窦太后都坚持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尤其这个文帝刘恒,还从自己生活上身体力行道家“去甚,去奢,去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等人生观,杜绝增添宫室车骑衣饰,衣不曳地,帷帐不施文绣,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严格掌控了皇室和政府财政开支,使各级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有一定收敛。同时重视农业,多次下令劝课农桑,并为了作表率而亲自耕作。减轻甚至免除农民租税,减轻徭役。废除肉刑,废除连坐法,尤其值得称道的,就是废除“诽谤妖言罪”……汉文帝成为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优秀帝王之一。
有人将文景之治说成是“仁政”,很不确切。应当说,是“道政”。如前所述,黄老之学杂糅了法家与儒家的某些思想成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特征是以道论法、以道论儒。在西汉前期达到鼎盛的黄老之学,与在战国中后期成为显学的黄老之学相比,进一步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就在于,更加直接地从本质上继承发展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这一点,从具有对于文景之治进行理论总结意义的《淮南子》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
大约成书于景、武之际的《淮南子》,由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而成,是道家思想发展历史上的一座理论高峰。《淮南子叙目》作者高诱这样评价《淮南子》:“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淮南子》力求从形而上学的高度去延伸和发展老子道家哲学,尤其是关于“无为无不为”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给予更为深刻的阐发。比如《修务训》中批评对“无为”的误解:“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原道训》明确提出:“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而在《道应训》中,则直接阐发老子政治思想:
?
成王问政于尹佚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王曰:“其度安在?”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故者子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
?
意思是说:周成王向太史佚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该以怎样的德行,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戴?”尹佚回答:“用民要适合时宜,恭敬地对待他们并顺从民意。”成王问:“怎样才算做到这些呢?”尹佚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成王说:“做个君王,可怕啊!”尹佚说:“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待百姓就赢得百姓的拥戴;不善待百姓只能招致百姓的敌对。历史上夏商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臣服于汤武;宿沙民众自发起来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