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谈 产后 母体的变化 与恢复 孕妇产后的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腹壁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血液、循环、消化、 泌尿、内分泌的变化 1、子宫的变化 2、输卵管、卵巢的变化 3、外阴、阴道的变化 4、盆底肌肉筋膜的变化 子宫体的恢复 子宫内膜的再生 宫颈的变化 子宫韧带的变化 由于妊娠时腹壁肌肉长期受到妊娠子宫膨胀的影响,使肌纤维增生,腹部弹力纤维破裂,以致在分娩后腹壁呈松弛状,腹壁出现妊娠纹。产后腹下区正中线的色素逐渐消退,紫红色妊娠纹变为白色。腹壁的紧张度可在产后6~8周恢复正常,部分产妇腹壁过度扩张,则可引起永久性的腹直肌分离。腹壁肌张力的恢复与产后腹肌锻炼、产次及营养有关。腹直肌腱呈不同程度分离,因此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营养不良,生育过多、过密,腹直肌腱分离愈明显。适当营养和产后运动可恢复或接近未孕前状态。 1.循环系统的变化妊娠期间,胎儿的血液是由母体供应的,为此,母亲的血容量随着胎儿的长大而增加,产后一般需要3~6周,才能完全恢复到孕前水平。但是产后2~3天内,大量血液由子宫进入体循环,以及在孕期过多的组织间的血液重吸收,使血容量上升。特别是在产后24小时内,心脏负担加重,这对原来患有心脏疾病的产妇不利,一定要多加关照,加强护理和监测,以防意外。 2.消化系统的变化产后腹腔压力降低,横膈肌恢复原来状态。孕期主要为胸式呼吸,产后转为腹-胸式呼吸。产褥期内,胃、小肠、大肠从原被挤压状态,恢复至正常位置和功能;胆囊容易向十二指肠排出胆汁,消化功能逐渐正常,但由于腹部压力降低,常有便秘现象。 3.泌尿系统的变化怀孕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了盆腔内的脏器,导致输尿管、肾盂积水,一般在产后4~6周才能恢复。这是产褥期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内在因素。临产时胎儿先露部位对膀胱形成压迫,所以在临产前一定要将尿排除干净。但产程较长,造成膀胱三角区充血、水肿及黏膜出血,严重者可阻塞尿道而形成尿潴留,虽然这种情况少见,但应引起重视。常见的是产后腹壁松弛,膀胱肌张力减低,对内部张力增加不敏感;再加上分娩时胎头先露部分的压迫, 膀胱肌肉收缩功能受到障碍,或尿道、尿道外口、阴道、会阴创伤疼痛,会反射性地使膀胱括约肌痉挛等。这一切便增加了排尿困难,甚至不能自解,需要导尿。但是,导尿又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妊娠期体内潴留的大量水分,均在产后数天内经肾脏、汗腺排出体外,因此产后会尿多、汗多。这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足为奇。 4.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分娩后产妇内分泌系统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表现为体内雌激素、孕激素迅速下降,到第七天时甚至可降到低于正常月经期水平。哺乳期女性可在4~6个月内恢复排卵;未哺乳的产妇平均10周左右即可恢复排卵,比哺乳产妇大大提前;恢复月经较晚者,在首次月经到来前多已有排卵。所以,在产后性生活时要注意产妇的生理变化。产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是微妙的,它直接受到中枢神经和精神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产妇都应当做到精神愉快,加强营养和充足睡眠,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从而使内分泌系统尽快地正常运转。 产前产后子宫的变化 产后宫缩痛 子宫内膜的发育和变化 子宫胎盘创面 ?1.子宫:分娩结束6~8周后,子宫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此过程称为子宫复旧。子宫复旧的过程包括子宫肌纤维的缩复、子宫颈的复原、子宫内膜的再生等变化。除了子宫体由大变小以外,子宫内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正常。子宫颈在分娩时发生最大限度的扩张,宫颈口可扩大到直径10厘米。大约在产后4周,子宫颈可完全恢复正常。 卵管、卵巢的变化 一般 产后6个月± 若不哺乳 2个月±恢复排卵 有的42天 可出现月经 月经的恢复 哺乳不来月经 色素沉着 卵巢由于受催乳素的影响抑制排卵, 大多数妇女在哺乳早期无排卵,也无月经。 产后的阴道 2.阴道与外阴:阴道壁和阴道口在分娩时也发生极度扩张,黏膜皱褶消失。分娩后,阴道变为松弛的管道,阴道周围组织和阴道壁出现水肿,瘀血呈紫红色。在产褥期,阴道壁张力逐渐恢复,产后3周阴道皱褶重新出现。阴道逐渐缩小,但不能恢复到原有的程度。分娩时发生的裂伤或手术切口逐渐愈合。 盆底肌 盆底:分娩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压迫与扩张,使盆底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弹性降低,并有可能伴有部分肌纤维断裂。如果没有严重的损伤,产后1周内,水肿和瘀血就可迅速消失,组织的张力逐渐恢复。最好能结合产后锻炼,否则难以恢复到孕前的水平。如果产后过早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可能引起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应特别注意。 耻尾肌 髂尾肌 坐尾肌 肛提肌毽弓 盆底肌 盆底肌模式图 盆底肌群就像一张吊床 有多项生理功能: 1、控制排尿; 2、维持阴道紧缩度; 3、控制排便; 4、增进性快感等。 妊娠子宫 剖宫产利弊 子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产后饮食的指导.ppt
- 产后抑郁介绍.ppt
- 产后恶露不绝学习.ppt
- 产后出血的教学查房.ppt
- 产后出血观察和处理.ppt
- 产后出血知识.ppt
- 产后出血的 教学版.ppt
- 产后42天的体检.ppt
- 产妇形体的恢复—与产后纤体.ppt
- 2025至2030年中国测试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铸管沥青漆喷涂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聚四氟乙割管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屏蔽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B级电源电涌保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陶瓷印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保冷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金彩立雕玻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箱螺母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GS管装饰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电阻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