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章东西方食品文化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买单观念不同 ◆中华民族讲求“和”字,如“和气生财”、“以和为贵”等。进餐时大家也喜欢围在一桌共享一席的美味佳肴,食其所好。若亲朋好友是在饭店就餐,即时某人说是请客,但在结账时,大家还是争先恐后的去为“集体”买单,不想因为钱财的事情而伤了和气, 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的观念。 ◆西方国家注重个人的价值和自尊,进餐时也往往每人一份,盛在盘中,不管是否合口味,各人食自己盘中之物,餐桌上没有共享之食。如果是在饭店就餐, 不管是谁主张,餐费也是实行AA 制,互不“欠账” 。 二、饮食结构的差异 ◆中国人饮食以植物为主、动物为辅,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饮料主要是茶和酒水。 ◆西方人饮食主要以动物为主、植物为辅,主食是面包和肉类(牛、羊、鸡肉),饮料主要是咖啡,葡萄酒和牛奶。 ◆造成差异的原因:中西方的地域以及气候因素。中国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技术较高,自然粮食作物产量多,种类丰富,相反动物的养殖较少,食粮较多。西方国家因气候因素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故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动物的养殖技术较高,肉类产量较多,农业产品主要是小麦,葡萄等,故饮食以动物为主。 ◆为达到“色、香、味”,中餐的做法很多,可分 成煮、烤、蒸、炒、炸5 大类。具体分类如下: 煮(煮、煨、炖、焖、熬、氽、炝、涮、烀、 扒、焯);烤(烤、烙);蒸(蒸、火通);炒 (炒、烩、熘、烹);炸(炸、煎、氽),中华 民族为此产生了诸多菜系和流派,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 系,光是刀工就有数十余种,可以把菜切成丝、 片、丁、块、条、泥等等。 三、烹饪方式的差异 ◆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 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 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 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 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 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牛排 四、用餐器具的差异 ◆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用碗盛。 ◆而西方餐具以刀、叉、匙三件为主。多种餐具拥有一种用途,分工细致,如刀是切割,叉是进食,合起来供进食用。西方的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 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学会使用锐器捕猎。这种倾向反映到餐具中就是又切又割、又戳又扎的刀叉。 ◆筷子与刀叉作为东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餐具,筷子和刀叉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两种智慧。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在接受一位日本记者采访时,也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是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几乎都能做,而且不怕高温与寒冷。真是高明极了!” 五、导致东西方食品文化差异的因素 (一)历史因素 (二)自然因素 (三)政治因素 (四)宗教因素 (一)历史因素 中国人重视吃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民间语言。爱和恨这两种极端的感情,都可以用吃来表示。女子漂亮招人喜爱,说是“秀色可餐”,对憎恶的仇人,则要“寝皮食肉”,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岳飞《满江红》中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他们经常以冷饮为辅,在餐桌上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那舌头一经冰镇,味觉神经都已麻木,什么味也感觉不出来了。 中世纪的宴会 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说:“文化异,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西方重分别。”一般来说西菜中除少数汤菜,如俄罗斯的罗宋汤,是以多种荤素原料集一锅而熬成的之外,一般正菜中的鱼就是鱼,鸡就是鸡,蜗牛就是蜗牛,牡蛎就是牡蛎。 罗宋汤 * * 第一节 食品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东西方食品文化的差异 第三节 东西方食品文化交流 第三章 东西方食品文化比较 一、生存性 二、传承性 三、地域性 四、民族性 五、审美性 第一节 食品文化的特征 (内容简介) 一、生存性 “世界上没有生命,便没有一切,而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营养”。“一个民族的命运决定于他们的饮食方式”。中国则有相对应的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可见对于食品文化的生存性这一特征是没有疑义的,只是其对于中国人具有十分沉重的含义。 民以食为天 二、传承性 ◆食品文化的传承性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对原始食品文化的遗存。 ◆原始食品文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吃喝的分配方式和仪式,二是获取与加工食物,以及饮食的方法。 北京人狩猎图 ◆饮食之食

文档评论(0)

134****91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