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之关中本位政策.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关中本位政策” * * 一、“关中本位政策”的提出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关中本位政策的两重含义 -政治集团 -核心地域 * * 宇文泰凭藉六镇之一小部分之武力,割据关陇,与山东、江左鼎足而三,然以物质论,其人力财富远不及高欢所辖之境域,固不待言;以文化言,则魏孝文以来之洛阳之继承者邺都之典章制度,亦岂荒残僻陋之关陇所可相比。至于江左,则自晋室南迁以后,本神州文化正统之所在,况值梁武之时庾子山所谓‘五十年间江表无事’之盛世乎?故宇文苟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之政策外,必应别有精神上独立有自成一系统之文化政策,其作用既能文饰辅助其物质即整军务农政策之进行,更可以维系其关陇辖境以内之胡汉诸族之人心,使其融合成为一家,以关陇地域为本位之坚强团体。此种关陇文化本位之政策,范围颇广,包括甚众,要言之,即阳傅周礼经典制度之文,阴适关陇胡汉现状之实而已。……约言之,西魏宇文泰改造汉人姓氏及郡望之政策分为二阶段,其先则改山东郡望为关陇郡望,且加以假托,使之与六镇发生关系。其后则迳赐以胡姓,使继鲜卑部落之后。迨周末隋文帝恢复汉姓之时,大抵仅回至所改关陇郡望之第一阶段,如隋唐皇室之郡望仍称弘农陇西是也。——陈寅恪 二、“关中本位政策”的起源 * * 1、府兵制 《北史》六十: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遂废。大统三年(537),魏文帝复以周文帝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550)已前,任者凡有八人。周文帝位总百揆,都督中外军事。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闼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今并十二大将军录之于左: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 与周文帝为八柱国。 * *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 是为十二大将军,每大将军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都十二大将军。十五日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日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每兵唯办弓刀一具,月简阅之。甲槊戈弩,并资官给。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此后功臣位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不限此秩,无所统御。六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德望素在诸公之下,并不得预于此例。 * * 《玉海》一三八引李泌:《邺侯家传》:上訪及安危,曰:“朕欲復府兵之制,如何?”對曰:‘初置府兵於西魏大統中,周文帝與度支尚書蘓綽之謀也。自三代之後,無與為比。雖戰國之教士武卒技擊皆不及。時西魏之境,自陜而有闗中,及隴右河西而已。東魏河北、河南三道,殷實富彊,而自襄、鄧、蜀、漢皆屬于梁。初置府不滿百,每府有郎將主之,而分屬二十四軍,每軍以開府一人將焉,每二開府屬一大將軍,二大將軍屬一柱國大將軍,仍加號持節大都督以統之。時皇家太祖景皇帝[李虎]為少師隴右行臺僕射隴西公,與臣五代祖弼、太保大司徒趙郡公及大宗伯趙貴、大司馬獨孤信、大司寇于謹、大司空侯莫陳崇等六家主之,是為六柱國,共有衆不滿五萬。初置府兵,而東魏覇相髙歡大舉來伐,周太祖時為大丞相,總百揆太師冡宰,奉魏帝,掃境内以敵之,除守禦之師,共有衆三萬,戰于沙苑。臣五代祖為右軍,以師七千伏渭曲,歡大敗,遂取東魏河東汾絳之地,後又得梁之蜀漢襄鄧。及漢東周受魏禪,後竟平北齊,滅梁于江陵,破陳吳明徹于邗溝,陳氏所保,江南而已。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選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調,郡守農隟教試閱,兵仗衣、驮牛驢及糗糧?蓄六家共備,撫養訓導,有如子弟,故能寡尅衆。隋受周禪九年而滅陳,天下一統,皆府兵之力也。……自初屬六柱國家,及分隶十二衛,皆選勲徳信臣為將軍。 * * 2、文化政策 (1)《北齐书》二四《杜弼传》:弼以文武在位,罕有廉洁,言之于高祖。高祖[高欢]曰:“弼来,我语尔。天下浊乱,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黑獭[宇文泰之字]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督将尽投黑獭,士子悉奔萧衍,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2)《隋书》三三《经籍志》: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及周太祖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宇文泰时期) (3)《周书》四《明帝纪》:“

文档评论(0)

138****746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