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选择题练习.docxVIP

必修二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选择题练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龚麒整理 1.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周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 ) A.隋唐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2.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 ①石斧、木耒、骨耜为基本农具 ②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 ④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主要生成武器和共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北史?艺术列传》记载北齐綦母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綦母怀文不可能 [ ] 使用水排鼓风冶铁 C.采用灌钢法 B.使用煤炭做燃料 D.使用粉彩瓷碗在炉旁喝茶 7.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8.下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9.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A.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B.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向内地扩展 C.棉纺织技术不断革新并日益推广 D.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10.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 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11.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