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 廖穆熙 邴媛媛 电 话:010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试 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邪盛正虚证:面色苍白,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慌气短,或发热,出血,骨痛。舌质淡,苔薄白。 (二)邪热炽盛证:壮热口渴,皮现紫癜,齿鼻渗血,血色鲜红。舌质红,苔黄。 (三)痰瘀互结证:瘰疬痰核,胁下包块,按之坚硬,时有胀痛,或伴有低热、盗汗,面色不华。舌质暗,苔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疲乏无力 1.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重度贫血者,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2.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和黏膜以及自觉症状,监测血红蛋白值及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 3.心慌气短伴头晕明显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 (二)发热 1.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准确监测、记录体温。 2.高热者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使用冰毯机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热退汗出时,及时更换衣裤、被褥,防止受凉。 3.保证休息,限制陪住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曲池、耳尖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5.遵医嘱中药熏洗或中药湿敷。 (三)骨痛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缓。 2.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受压,可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头维、上星、百会、风池、风府、列缺、合谷、阿是穴等穴。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额、枕、神门、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四)出血 1.观察出血的部位、色、质、量的变化及病情症状,出现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或突然间的剧烈头痛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局部出血护理: (1)鼻腔出血: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报告医师,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棉球填塞鼻腔,如出血量大且位置较深时请耳鼻喉科会诊填塞;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鼻、肺、肾上腺、额等穴,粒细胞缺乏(<0.5×109/L)的患者禁用。 (2)牙龈出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棉棒蘸止血药物局部按压,或用云南白药/三七粉棉球外敷牙龈或遵医嘱予凉血止血类中药汤剂含漱止血,做好口腔护理。 (3)皮肤黏膜出血:注意出血部位观察和皮肤保护,治疗或注射后穿刺局部应按压15分钟以上,避免出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中药含漱:遵医嘱实施中药含漱,每日5次(晨起、睡前、三餐后及出血时),每次2~3遍,每遍10~20ml。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口含中药30秒,再行冲击性漱口1分钟,使漱口液充分接触牙龈齿缝及口腔黏膜。中药漱口后10分钟内禁止刷牙、饮水及进食。 3.注射给药 (1)亚砷酸注射液:稀释后3~4小时内输注,可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 (2)三尖杉注射液:易损害心肌及心脏传导,输液速度小于40滴/分,注意观察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3)其他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4.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5.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