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在眼科的运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经辨证在眼科的运用 第一节 六经辨证在眼科的运用 六经辨证法,创始于后汉张仲景,载于《伤寒论》一书中。该书用以辨别外感病和杂病, 曾在中医学的发展上产生巨大的影响。陈达夫教授认为,六经辨证是祖国医学最早而又最 完善的一种辨证方法,它具有完整谨严的理法方药,任凭疾病千变刀化,在六经辨证纲领 统率下,不仅包罗万象,而且能执简驭繁。 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在生理方面,六经内联脏 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皮毛,是五脏六腑交通之道,气血运行之路,能沟通 机体内外,上下,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外 来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传里,由上传下,并将脏腑的病变反应到相应的体表、肢节等 部位。脏腑病变相互影响,也通过经络起作用。将六经应用于诊断方面,是张仲景在《素 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启示下,积累前人经验,加以充实和发展而来。其特点为以阴阳为纲, 贯穿表里、寒热、虚实六辨,综合分析,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 治疗法则。 陈达夫教授运用六经辨证为纲领探讨眼科疾病,是中医眼科学领域中的一项创新。他广集 中医眼科、内科的精粹,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融汇贯通,著成《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一书,并用以指导眼科临床,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优点是认证不拘泥前代有无病名,重在 辨明病理,强调机体的整体性,重点抓住疾病的表里虚实,全面分析,随证施治,具有删 繁就简;揭示眼病本质的长处。临证之时,不会因前代没有病名而无措手足,认证思路才 会宽广。 一、六经辨证应用于眼科的理论依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 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说明眼与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目的形成,是依赖十二经脉运送 之精气灌注的结果。《灵枢?经脉篇》说:“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滓液所生病者,目黄、口 干。”“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冲头痛, 目似脱。”“胆足少阳之脉,是骨所生之病者,头痛, 额痛、目锐眦痛。”说明经络所生之病,几乎都与眼目有关。《灵枢?论疾诊尺》说:“诊目病, 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土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东垣十书》说:“青 白翳见于大眦,乃是太阳少阳经中郁遏。”“发热恶寒而渴,但目赤者,病脏也,手太阴肺不 足,不能管理阳气也。”张从正《儒门事亲》又引《内经》说:“目之内眦,太阳经之所起, 血多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气多; 目之上纲,太阳也,亦血多气少; 目之下 纲,阳明经也,血气俱多……’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阴之虚也。” 《医宗金鉴-》亦指出:“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 经之系上头入脑中而为患目焉。”由此看来,前代医家均认为目病与六经有关,并熙以诊断 目病。但是,他们对目病的认识尚不全面,深刻,没有全面地进行阐述。 人体十二条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眼连接。如:足阳明胃经,起眼下(承泣穴),足太阳 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暗明穴),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汇集于眼或附近的经 脉有:手阳明大肠经,夹鼻孔至迎香,手少阴心经,系目系,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出 耳上角(外眦附近)口经过眼与眼附近的经脉有:手太阳小肠经,过目外眦入耳中,分支至 目内眦,足厥阴旰经,循喉咙过目系,出于额与督脉会于颠顶。一般来说,三阴经脉不上 头,只有足厥阴肝脉上过目系,与督脉会颠顶,这是指大经脉而言,而五脏六腑的细微经 络都上通于目,故《灵枢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也。”华佗《中藏经》 说:“目.形类丸,内有大络者五,心肝脾肺肾各主一络,中络者六,膀咣、大肠、小肠、 三焦、胆、包络各主一络,外有旁枝细络,莫知其数,皆悬结于脑下,达脏腑,通气血。” 由此可知,目者五脏六腑之精华,而经络者实为五脏六腑的道路,没有经络交通,则五脏 六腑之精华不能到达哏上。因此,眼病按六经辨证,是完全有理论根据的。 二、陈达夫眼科六经辨证法的特点 陈达夫教授眼科六经辨证法的特点,概括起来是以六经为纲,按《伤寒论》六经分证命名,以脏腑辨证 为基础,以八纲贯彻其始终的一种辨证方法。通过辨证以求因,然后审因而论治。故六经辨证,实际上是 以六经为纲,综合了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八纲辨证,来探讨眼病的一种比较系统而又完整的辨证论治方 法。 眼病的分证命名:历代医籍对眼病的论述,都是以证命名,如《龙木论》,《古今医统》、 《医宗金鉴》等,将眼病分为 72 症,即内障 24 症,外障 48 症。《医宗金鉴》除肯定?2 症 外,又在补遗中增加 10 症;《银海精微》也称述 72 症,而实际昕列名目则是 80 多症, 《审氏瑶函》说:“上古言 72 症则失之简,是函摘要删繁定为 108 症。”《证治准绳》所列

文档评论(0)

dashifuni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