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说明与采矿设计书
1.1 矿区概述
1.1.1 交通位置
1.1.2 地形地貌
田范围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洪水冲刷切割剧烈东北向沟谷发育,切割深度一般在10—20m。全区地形为中部高、四周低,最高处在井田中部,标高1426.6m,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主井口处,标高1190m,最大相对高差236.6m。
1.1.3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于黄土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温度为5.1℃,极端最高温度为39.3℃,极端最低温度为-35℃,年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在20℃左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最大降水量为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59.3mm,最大日降水量79.9mm。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全年日照时间为2880—3140小时,平均为30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为1644—2105mm之间,平均为1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19.2mm。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300万)》上划分为8 度。
1.1.4矿区经济概况
矿区内的企业和贸易中心很少,但基本上能够满足矿区居民生活的需要。该区内的居民主要靠在矿里上班或种植农作物为生;本矿区内有通向同煤集团其他煤矿的火车编组站,属内部铁路。
1.1.5水源及电源
该矿区的电力由位于大同市区的同煤集团发电厂供给;生产所用的水主要取自井田旁边的水库;建筑材料主要从大同市购得。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地质构造
大斗沟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东南边缘中偏北部,东南边缘为口泉一鹅毛口断裂,大同向斜横穿越井田全境,井田内地层产状变化服从于大同煤田总体格局,为一宽缓的背向斜褶曲构造,轴向NE向,构造简单,为简单类型,地层平缓,倾角在5—10度。
1.2.2 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地处干旱的半沙漠地带,地形总体呈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角,海拔标高135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边缘大水沟中,海拔标高1227m,最大高差130m。矿区内无长年地表迳流,仅在雨季时,矿区南部的大水沟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东流入勃牛川。矿区内大面积被第四系风积砂覆盖,仅在北部有直罗组地层零星出露。矿区内沟谷不发育,无泉水出露,水井零星分布于居民居住点。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煤田内的含水岩组可划分为两大类: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中生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其
水文地质特征见表1-1东胜煤田水文地质特征表
含隔水层特征:
矿区含水岩组依据其赋存条件及水力性质不同,划分为两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现分述如下:
(一)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岩性以风积砂、冲洪积砂砾石层为主,厚度0~49.96m,平均15.43m。该含水岩组含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受松散层厚度、基底起伏及地形高低等因素,含水层富水性极不均匀。在本矿区主、副斜井附近J5号钻孔抽该层水,单位涌水量q=0.166L/s·m,平均渗透系数K=1.081m/d,水位标高1277.65m。富水性中等,水质为低矿化度的HCO3-Ca型水。
第三系(N2)隔水层:该地层矿区内外均有零星出露,岩性以紫色砂质粘土、粘土组成,不整合于煤系地层之上,隔水性能好,是上部潜水与下部煤系地层侏罗系含水岩组之间的良好的隔水层。
(二)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承压水含水岩组
1、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含水岩组
该组地层受后期剥蚀作用,矿区内零星分布,钻孔揭露厚度0~53.06m,平均22.12m,岩性为浅灰、灰绿、紫褐色泥岩、砂质泥岩及厚层状粉砂岩。浅部受风化作用,岩石胶结疏松,易接受大气降水及第四系含水层的下渗补给,含少量孔隙、裂隙潜水。
2、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含水岩组
该岩组以煤系地层的碎屑岩类沉积岩层为主,厚度171.56~220.04m,平均185.21m。含水层、隔水层、煤层交替重复出现,隔水层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煤层;含水层为胶结疏松的各粒级砂岩,含裂隙潜水~承压水。矿区内J3、J4、ZK1025、ZK1617、QK2025-1号钻孔,对该组地层不同煤层以上(包括第四系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