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docxVIP

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   [摘 要]在四个多世纪的中国典籍英译的历史过程中,西方译者对儒家经典的认知方式千差万别。其中,传教士译者从宗教观点出发,对儒家伦理进行了基督教化伦理认知隐喻。这种现象表明,重大思想文化典籍翻译方式总是服务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仅是传教,还有文化同化的目的。这种做法可以通过“儒教”与基督教的“共性”,在西方读者中宣扬基督教伦理的普遍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儒教”在基督教徒读者中的可接受性。所以,儒家经典翻译中的宗教化伦理认知隐喻在某种程度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引擎。   [关键词]儒经英译;伦理认知;伦理隐喻;价值取向   [   Christianized metaphorical ethical cognition in translating Confucian classics   LI Yu-liang, FENG Shu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over four centurie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fucian Classics cognitive styles assumed by western translators vary widely among them. The missionary translators did their translation from the religious point of view, i.e. in the way of Christianized cognitive metaphor, which indicates that a major cultural classic translation is always in the service of the translator’s purpose, not only for the religious mission, but for the purpose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s well. It can, by way of the commonality of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communicate the universality of Christian ethics among western read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acceptability of Confucianism in the Christian readers. And Christianized metaphorical ethical cognition in translating Confucian classics, to a certain extent, has been an effective engine that powers the Sino-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onfucian classic translation; ethical cognition; metaphor; values   儒家經典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代表,其思想与历史文化价值一直为欧美哲学界、伦理学界和宗教界所关注。因此,数百年来,欧美国家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也一直没有停歇。16至18世纪欧洲非英语国家,如意大利和法国,是儒家经典翻译的中心,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儒家经典的翻译主体逐渐由非英语国家译者转变为英美国家译者。以罗伯特·马礼逊、裨治文、理雅各以及赖发洛、苏慧廉为代表的传教士汉学家,开启了儒家经典翻译的先河,为其在英美社会的认知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以后,儒家经典英语翻译的中心从英国转到了美国等国家。庞德、陈荣捷、林语堂、森柯澜(加)、戴维·亨顿(美)、白牧之(美)、安乐哲(美)等相继翻译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等经典,为美国民众开启了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门户,大大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其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儒家经典英译一直长盛不衰,产生了大量译本,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引擎。纵观儒家经典英译的历史,由于历史条件不同,英语为母语的译者的认知态度经历了从文化中心主义到文化对话的变迁,其所表现出的认知方式也千差万别。在众多西方译者当中,对于典籍所蕴含的思想观念,

文档评论(0)

huangqiaoli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