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考文言文复习的路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 、 题型特点 和课内文言文相同 (三) 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3、浏览题目再读课文: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 1、分析标题: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 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分析标题 丽水卷:《不责童婢》,标题就点名了 人物的做法和品质。 金华卷:《郑板桥开仓济民》,从标题 就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的官。 宁波卷:《疑人窃履》,标题告诉我们 窃履是怀疑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绍兴卷:《齐王筑城》,标题就点明了齐王 想筑城这件事。 嘉兴卷:桑中生李,标题告诉我们桑树 中生出李树这件事。 台州中考卷《颠僧》中的内容理解题 “除上面两件事外,请从文中选取三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如果学生注意了注释5(趺坐而化:盘腿打坐,灵魂升天而死。),这一交待文中叙事的词语,其它两件事就容易概括了。(可见注释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 2、结合注释大致读懂文章 3、浏览题目,再读文章 杭州市卷第22题:范式和李勉都是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做简要评析。 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内容就是围绕友情来写的。 2、突出人性的真善美 衢州卷:只有不被外物拖累,人才会变得坦然 丽水卷:唐临、阳城为人宽厚、善于待下 绍兴卷: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 丽水卷:希望弟弟把孩子教育成忠厚、善良有平等意识的人。 湖州卷:做人要有孝心 宁波卷: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温州卷:刘备是个仁德的君主。 杭州卷:没有真才实学,只靠欺世盗名,最终必将自食其果。 金华卷:范仲淹轻财好施。 绍兴卷:艾子告诉齐王考虑长远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老百姓的疾苦。 台州卷:颠僧不看重钱财,同情百姓疾苦,有怜悯慈悲之心。 以上课外文言文材料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突出人性真善美的人物故事。 一般为100至300字左右 2014年丽水卷:284个字; 2014年金华卷:113个字; 2014年温州卷:202个字; 2014年义乌卷:两篇小短文,190个字; 2014宁波卷:147个字。 1、篇幅较短 1、篇幅较短 2、突出人性的真善美 (一)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 如丽水卷的课外文言文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注意利用上下文意思推断 如丽水卷的课外文言文 “-----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选自清代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注意利用上下文意思推断 4、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词语解释 内容理解 句子翻译 第二,抓关键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嘉兴卷:桑中生李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2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 分) 句子翻译 与课内文言文方法同 * * * 几点想法: 一、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二、2014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特点 三、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梳理 四、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梳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1、第12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