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俗文史图书编校中的常见错误与防范
摘要:作为近年来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的“重灾区”,通俗文史类图书常见错误包括人名、地名、史实、引文与逻辑关系错误等。编辑要有责任心,多读书,多向有经验的老编辑请教,并利用好各类工具书和网络资源。 关键词:文史图书;常见错误;防范措施 作为面向一般读者的文学、历史类读物,通俗文史图书涉及范围广领域宽,而写作者又常常不如专业学者功底扎实,因而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甚至成为近些年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的“重灾区”。 一、人名、地名错误 人名、地名错误多是由汉字的音近或形近造成的。如人名错误中,“赢政”错为“赢政”,“苻坚”错为“符坚”,“吴稚晖”错为“吴稚辉”,“阎锡山”错为“闫锡山”,“施蛰存”错为“施蜇存”,等等;地名错误中,“凤翔”错为“风翔”,“灵璧”错为“灵壁”,“亳州”错为“毫州”,“阜平”(河北)错为“富平”(陕西),等等。 因历史演进出现的一地多名、多名一地以及古今地名不同的情况,也是造成文史出版物中地名错误的常见原因。例如,北京市密云区,新中国成立后—直隶属河北省,195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称密云县;2015年11月,密云撤县没区,改称密云区。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编辑加工书稿时需要注意的,如果书稿中涉及密云的地名,要根据文稿中所表述的时间点使用正确的称谓。 要避免文史图书中的人名、地名错误,常用方法之一是勤查工具书,并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人名工具书方面,《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收录了不少古今人名;更为专门的人名词典有《二十五史人名索引》《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词典》等。地名工具书方面,常用的有《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以及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手册》、专业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全国地图集或分省地图集,等等。此外,读秀学术检索、知网、超星图书馆、百度等网络资源搜索引擎,也是避免人名、地名错误的常用工具。 二、史实错误 文史读物中的史实包括时间、人物、历史事件、典章、职官制度,器物用具以及礼俗等方面的文史常识。发现这些涉及广泛领域的问题和错误对编辑的文史常识要求较高。史实错误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明显的史实错误,另一类是隐含的史实错误。 发现和更正第一类史实错误相对容易,直接对照相关工具书就能很快解决问题。如“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这一年为西汉建元元年”。核对工具书可知,汉武帝建元元年是公元前141年,因此“公元前140年”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面主要讨论第二类史实错误。如“张骞一行,本想悄悄地通过河西走廊,没想到,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骑兵抓获了”。这句话初看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编辑有一定文史常识就会发现,句子中“玉门关”的说法是错误的。该句所写是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史事。而玉门关是汉匈河西之战(公元前121年)汉军取得胜利后才设立的,因此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是不可能经过玉门关的。 再如,“秦始皇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和皇帝制度,他事必躬亲,每天审阅的奏章重达100斤”,这也是初看没什么问题的一段文字,错误出在“100斤”上。这段文字原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原文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作者显然对其中的关键词“衡石量书”理解有误,想当然地将秦汉时期的一石理解为现在的100市斤。而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秦汉时的一石等于当时的120斤,而当时的一斤约合今天的250克,也就是说,当时的一石换算成今天的质量单位,约为30公斤(60市斤),而不是100市斤。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知,史实错误在文史类图书中不仅多发,而且还不太容易一眼看出。要避免这方面的错误,编辑需要全神贯注审稿,不轻易放过任何可疑之处,要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还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博通的同时,力争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做到专精,这样才能发现书稿中某些“潜伏”很深的错误。 三、引文错误 文史图书與其他类型图书相比,突出特点之一是引文多,而引文不准确或是引文中有错字,也是文史图书的常见错误。 例如,后人对郑和有这样的描述:“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俊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笔者初读这段文字时,对“声音洪亮”一词产生了怀疑,感觉用词太现代,不像是古文的表达方式。经查找,这段话出自明代袁忠彻所著《古今识鉴》卷八,原文为“(郑和)身长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核对后发现,引文的错误不止一处。 再如,“引阮嗣宗《奏记诣蒋公》:‘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下走为首。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慧;邹子居黍谷之阴,而昭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