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考古 思考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商周考古 思考题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青铜?它具有哪些优点? 青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青铜,泛称红铜(即纯铜)和其他化学元素(如锡、铅、铝、磷、砷等)的合金,但不包括铜锌合金的黄铜和铜镍合金的白铜。狭义的青铜,仅指红铜与锡的合金,由于氧化、锈蚀等原因而表面常泛青色,故称青铜。 1、熔点低,约为700~900℃,比红铜熔点(1083℃)低,甚至低于仰韶时代彩陶的烧制温度。 2、硬度高,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 3、铸造性能良好,熔化的青铜在冷凝时体积略有涨大,所以青铜铸件填充性好,气孔少。 4、可以根据不同用器的要求来灵活掌握合金成分的比例,以获取不同程度的硬度与韧性。 什么是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的年代界限与特征如何? 1836年,丹麦考古学家C﹒J﹒Thomsen首次提出“青铜时代”是“以铜或青铜制作武器和切割器具”的时代。 青铜时代是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石兴邦) 一方面青铜被大量铸作武器,与国家机器之一军队的存在相联系。另一方面青铜容器被贵族用作礼器,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甚至被作为政权的象征。 所以,在中国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可以说是政治权力的象征。 你如何看待夏商周三代的国家形式? 早期国家(方国)大多是由一个位于中心的都及其周围的鄙所构成的,这种管理体制可称为都鄙制。实行都鄙制管理体制的国家,文献中称为“方”或“邦”。 松散的方国联盟(禅让)→ 稳定的方国联盟(世袭、盟主方国,诸侯制的方国联盟) 都鄙制 →郡县制 什么是金石学?它与夏商周考古有什么关系?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使用“金石”一词。清代王鸣盛、王昶等人正式提出“金石之学”的命名。 金石学偏重于著录古器和考证文字资料,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较高的追求是证经补史。 列举解放前夏商周考古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安阳殷墟 (二)易县燕下都遗址 (三)濬县辛村卫国墓地 (四)宝鸡斗鸡台墓地 (五)汲县山彪镇与辉县琉璃阁古墓 简述解放前殷墟发掘的重要意义。 1、是中国传统金石学与西方田野考古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兴起的重要标志。 2、出土甲骨文的释读,使殷商史最终成为信史,为夏商周考古确立了可靠的年代学基础,对于上溯早商文化和夏文化起到了基点作用。 3、殷墟宫殿区、王陵区的发掘,大批甲骨与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的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确立了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 4、1931年梁思永在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三叠层”,第一次从地层学上划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商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为中国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殷墟发掘工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李济、董作宾、石璋如、高去寻、梁思永、郭宝钧、夏鼐、胡厚宣等中国考古界的第一代精英。 谈谈你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看法。 第二章 二里头文化 1、名词解释:大师姑城址、坛墠、解玉砂、东下冯文化 大师姑城址 城址由城垣和壕沟组成,整体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扁长方形,除北壕西段呈东北—西南走向外,其余部分基本为近东西或近南北走向,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 城内发现有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地面式建筑与墓葬等遗迹。 城始建于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废弃于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和二里岗下层偏早阶段之间。 一、是夏王朝设置在东境的军事重镇。(袁广阔) 二、是夏人某一与国的都城。(王文华,韦或顾;王世之,昆吾) 坛墠 古代祭祀的场所。筑土曰坛,除地曰墠 解玉砂 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砣、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转动而琢磨成器。 东下冯文化 是承继龙山时代三里桥文化,并吸收陶寺文化和晋中龙山文化的少量因素而成长起来的。 随着夏商王朝更迭,商人势力接踵而来,分布范围基本覆盖了东下冯文化的分布区。 东下冯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二里头文化属于夏人文化,东下冯文化可能为夏代唐人的遗存,两者似乎为联盟关系。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布与区域类型。 中心分布区是河南中西部的郑洛地区。 三期之交开始向外扩展,东到商丘西部,西至陕西华县,南抵大别山一线,西南可达南阳一带,东北隔沁水下游与下七垣文化分野。 二里头类型是原生型,其他四个类型是受二里头类型影响而产生的,是次生类型。 简述二里头遗址的重要发现与学术意义。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 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 最早的青铜礼器群  最早的青铜兵器 最早的双轮车 这里是 公元前二千纪前半叶最大的聚落 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二里头遗址地处古代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以其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的年代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