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固态小曲玉米酒规程 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docVIP

传统固态小曲玉米酒规程 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曲酒固态发酵工艺 (2005年6月) 一、工艺流程: 玉米→浸泡→初蒸→闷水→复蒸→摊凉→下曲→培菌→发酵→蒸酒。 二、各工艺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控制工艺参数: 1、浸泡: 把玉米放到泡粮池中,用闷粮水浸泡8-10小时,水温在80-90℃,玉米淹水后翻动刮平,水位超过玉米20-25公分,冬天用木盖保温。中途不可以搅动,以免升酸。到规定的时间后放去泡粮水,在泡粮池中润粮。待初蒸时检查透心率在95%以上为合格。 2、初蒸: 待低锅水烧开后,才将粮食装甑,装甑要求轻松均匀撒开,逐层装甑,使上气均匀。装满后把甑口刮平,然后加盖初蒸。要求火力大而均匀,使粮食骤然膨胀,促成淀粉细胞破裂,以便在闷水时吸足水分,初蒸时间为50分钟。 3、闷水: 初蒸好的粮食,从冷却池中放水淹锅粮食20-25公分,检查水温在90-95℃.水温不足则升火加热,应检查单颗粒吸水柔熟情况,用手轻压即破,不顶手,裂口率在90%以上,有少量大翻花时,才开始放去闷水,就在甑中“吊冷”。闷水可以用作浸泡下次的粮食,把热能利用起来。闷量时间为120-140分钟。感官达到:熟粮裂口率95%以上,大翻花少。 4、复蒸: “吊冷”好后,盖上甑盖,大火蒸粮,待圆汽后计时,复蒸时间100-120分钟,再敞开蒸10分钟,冲去表面“阳水”,使出甑热粮利索,以原粮100公斤复蒸出甑时为210-230公斤较适宜。感官检查:玉米颗粒柔软,透心,无白心、干硬现象。 5、摊凉下曲: 夏天用风机吹冷,迅速降温;冬天自然降温。 下曲,用根霉曲,用曲量为:0.6-0.7%,冬天0.7%,夏天0.6%。 下曲采用高温吃曲法,此时粮食的裂口未闭合,曲药菌丝容易深入粮食中心。分两次下曲,第一次熟粮温度降到40-50℃时下曲,用曲量为总量的1/3;第二次熟粮降温到35-40℃时,用曲量时总量的2/3。下曲必须拌均匀,又放降温过大(特别是冬天),要求从摊凉到下曲2小时内完成,以减少杂菌的感染。小曲后马上收堆,进入培菌工序。 6、培菌: 在地面上铺上竹席,把下好曲药的粮食集中培菌,冬天收堆厚度在30-40公分,夏天收堆厚度在10-20公分。冬天盖上麻袋、竹席、棉被等保温,以利保温培菌;夏天盖上一层麻袋,以防水分蒸发和杂菌感染。 培菌过程药做到“定时定温”。“定时”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培菌保持一定的温度变化,做到培养良好。“定温”就是做好个工序之间的协调,保证每个工序的温度符合本工序的要求,又有利下个工序温度的控制。例如:气温高,培菌收堆温度高,料层厚,则不容易散热,升温就快,容易升酸,产酒就少。 一般收堆温度:夏天24-26℃,冬天28-35℃;入缸温度:冬天28-30℃,夏天23-25℃;培菌时间:冬天30-40小时,夏天24-26小时。 总之,要求培菌完成后,酒醅出现甜味、清香扑鼻、有一定的黄水渗透出来,不能时间过长,出箱过老。 要做到“定时定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 收堆温度。收堆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培菌时料堆温度上升快慢和入缸时间,这只能以摊凉时控制好温度来解决。摊凉要做到熟凉的温度均匀,才能保证收堆的温度基本均匀。 B. 搞好保温,粮食收堆后及时加盖保温层,必须保证收堆时的温度在25℃左右,才能按时入缸发酵。加盖保温层可以稳定粮食中的温度变化,收堆后10-12小时料温上升1-2℃.在热天可以盖竹席或麻袋,以保证水分不会过多的挥发,又不会升温过快。热天还可以调节料堆的厚度来控制升温。 C. 注意清洁卫生。为防止杂菌感染,堆料场地应干净,每次用的公用具要清洗和消毒杀菌处理。 D. 按季节气温的高低掌握用曲量。曲药虽好,但是用曲量过多或过少直接影响培菌升温或入缸发酵时间。在室温23℃时,收堆25℃,出箱32-33℃,培菌时间24-26小时的条件下,甜糟用手捏浆液成小泡沫状为宜。 E. 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 培菌好的甜糟的好坏可以从早的老嫩判别。感官指标以出小花,糟刚转甜为佳,清香扑鼻,略带甜味,均匀一致,无酸、臭、酒味。理化指标:糖分3.5-6.0%;水分58-60%;酸度1.7Hmmol/10g;PH值6.7左右;酵母数(10-12)*1000000个/g. 7.发酵: 采用陶瓷缸发酵,如缸后密封发酵。 A. 定时定温发酵 为了入池发酵正常,实现定时定温,首先应做好四配合:一是糖分,指培菌时天糟的老嫩,含糖量的高低。二是水分,入缸水分是否合适。三是入缸的温度,一般入缸的温度23-25℃,冬季适当提高。四是装缸的量,量多升温猛,量少升温慢;一般冬季多装,夏季少装。发酵温度的变化,一般入缸发酵24小时,升温缓慢,为2-4℃;发酵48小时后进入主酵快,升温猛,每天5-6℃;发酵72小时后,进入后酵,升温慢,在1-2℃;发酵96小时后,温度稳定,不升不降;发酵120小时后,温度下降1-2℃;发酵144小时后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