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汇编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和
模拟实验)。
2. 生物的特征:(生石花、珊瑚虫是生物,珊瑚不是生物)会判
断题目描述的是哪项特征
1)需要营养:植物通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从外界
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异养)。2)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氧气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3)排出
废物:动物排泄: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通 落叶排出废物。
注:排便不是排泄。4)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猎豹追捕羚羊、
含羞草被碰触后合拢,葵花朵朵向太阳。
5) 生长繁殖:植物发芽、开花、结果、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
仔;蘑菇(真菌)生长。
6) 遗传变异:遗传是相同(龙生龙,凤生凤);不同是变异(一母
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提供例证)。
3. 调查分为普查法(如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法,选取样本时要
随机取样。调查首先要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
案。对调查的生物分类可根据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用途来分。4.
科学探究一般 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
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一一保证单一变量;取平均值,减
少误差;用多只鼠妇、做重复实验,避免偶然性。
对照组只有一个,是正常自然条件,或空白对照;实验组可以有
多个,是人为改变条件 (变量)。
5.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非生物因
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等;生物之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等。总结: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6.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如一片农田。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
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空气、阳光、水等。7.食物链: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如:植物
一虫子一食虫鸟
①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②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③箭头表示捕
食关系,指向捕食者;
④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物数量、有机物总量、
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
⑤ 有毒物质不易分解且无法排出,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
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多。
8.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生
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
力越强,如森林强于草原、自然生态系统强于人工生态系统。9.生
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范围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和岩石圈表面(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约20千米厚。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0生. 物圈是统一的整体 ,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其中有多种
多样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肺、绿色水
库;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之肾,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如沼泽。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结构(教材37页)掌握目镜、物镜、细准焦螺旋、转
换器、反光镜的位置和作用放大倍数二 目镜倍数X物镜倍数;目镜越
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低,视野越亮,细胞数目越多;放大倍数越高,
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2.显微镜的使用(教材37-39)会识图排
序,观察(先下后上、先粗后细、先高后低)
① 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
距离边缘7厘米。
② 对光:用低倍物镜、较大光圈,对光成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
野。视野暗用凹面镜、大光圈。
③ 观察: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标本(看物镜)一升镜筒(看目镜,
先转粗准焦再转细准焦螺旋)
④ 清洁收镜: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
最低处,反光镜直立。
低倍镜转高倍镜:移动玻片使物象到中央一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
镜一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更明亮3.成像特点:倒像,如p-d
文档评论(0)